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推行已有20多年了,但有少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开开会,成立一个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几个QC小组,制定几条制度就万事大吉,难以起到或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不能让质量管理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一是管理者不能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具体能起到什么作用;二是质量管理的措施方法不能有效地落实到位,企业的质量损失不能降下来;三是质量管理的制度在企业难以真正贯彻执行。
比如说全面质量管理宗旨是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而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的管理层或一些关键部门没有纳入管理范围。这样一来,质量管理全面管理的职能就发挥不了作用。管理层不接受管理,接口和沟通等问题就不能用质量管理的标准去要求和管理,这样的质量管理就不是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一个不全面的质量管理就很难发挥效力,这就使质量管理的3条腿缺失一条腿。
其次就是人员上岗要进行资质审查、工艺学习和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而有些企业根本没有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 致使一些特殊的岗位人员,如化验、检验、管理等工作岗位人员到岗后根本不能按工艺规程要求去操作,对所在工序的一些应知应会和基本数据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质量管理的一些知识了。如此一来,别说把产品做精做细了,就连做合格也很难。这样的质量管理就不是全员管理,又使质量管理缺了一条腿。
企业生产必须先采购回原料,进行输入,经过过程处理,再输出产品,才能形成一条生产链,为企业创造利润。但现在的企业在采购材料时,会出现上级主管领导干预或企业内部通过关系购进材料的情况,这势必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这样全过程的管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还有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重在落实,而那些质量管理做不到位的企业中,总是说的多,落实难。对人员培训,常常会因为工作忙而一推再推。对出现的问题只在会上说说而已,具体的解决方案却少有人问津。致使基层管理人员只好带着问题生产,这样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是全员参与,全面控制,全过程管理,任何一个系统的缺失,都会使质量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推行质量管理成效不大的原因。试想:一个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之后变化极小、甚至没有效果的企业,谁还愿意再有兴趣去大力推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