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联合经营的机会,从生产场地的改造、生产设施的完善以及实验室的建设,都一一给予了帮扶指导,是我们日后发展壮大的动力。”福建厦门市翔安区中和淀粉厂林永冲这样告诉记者。
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具备了出厂检验手段……这就是厦门市质监局第三分局从去年8月开展淀粉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推行“联合经营+统一生产+分散销售”发展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目前已有9家小作坊企业明确表示要加入联合股份公司,生产环境等卫生条件已整顿完毕。下一步,福建省质监局将对淀粉生产企业QS工作进行指导、审核。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是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所确定的重点区域,而集中在马巷镇黎安村生产的淀粉则被列为重点产品。整治前,马巷镇有淀粉加工点12家,两证齐全,尚未取得QS证,属区域性集中生产,均分布在黎安村,生产场所相连。该地区生产淀粉有较长的传统,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力,生产水平普遍不高,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以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给食品安全留下较大隐患。
按照市场准入标准要求,淀粉食品小企业和小作坊如果无法单独取证,将被淘汰出局。此外,人员少、任务重、监管难也困扰着厦门市质监局第三分局,由于辖区同安、翔安都属城乡接合部,面积大,占全厦门地区面积的2/3,且以山区和农村为主,生产企业遍布两区的角落,规模小,数量多,人均监管面积269.5平方公里。
针对这种现状,厦门市质监局第三分局以探索淀粉制品联营或以“公司+散户”发展模式来开展工作,针对部分具备一定规模,且有取得QS许可证意向的小作坊,该局加大帮扶力度,从政策、技术上给予支持。在推行过程中,不少小作坊业主进行前期的设备、厂房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后,有了新的担心。由于在注册成立新的股份公司后,原来的营业执照需注销,这将影响到日后各业主厂房遇到拆迁时的补偿问题。就在各联营业主束手无策之际,他们想到了向质监部门请求帮助。厦门市质监局第三分局在得知了业主们的情况后,立即前往工商、卫生等部门进行协调,向各部门阐述了淀粉加工小作坊组建股份公司的背景及意义,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业主原来的营业执照得到保留,解决了后顾之忧。
经过厦门市质监局、厦门市质监局第三分局多次现场办公,目前,马巷镇黎安村的淀粉加工小企业已基本确定各作坊主自愿入股、共同参与管理的股份公司,同时由股份公司加大投入,设立产品检测实验室,实行产、检一体化,并由厦门市质监局第三分局指导其进行QS申证工作,实行联合经营,统一生产。
目前,现有淀粉加工点拟停产转产3家,其余9家均两证齐全,这些淀粉生产企业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年产食用淀粉约1000吨,食用淀粉年产值约280万元;年产地瓜粉约1650吨,地瓜粉年产值约2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