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应对绿色制造相关法规 专家支招方法和建议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RoHS、WEE、EUP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绿色法规和标准的出台,使绿色制造这一概念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一直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也使得电子产品制造商压力重重。那么该如何应对日益严苛的有害物质管控呢?在日前闭幕的第71届中国电子展及《第九届国际电子测试与测量专业研讨会》上,Intertek天祥集团、中国赛宝试验室、德国莱茵TUV集团、中国质量检验中心、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以及Nemko的专家们,纷纷讲述了应对这些法规的方法和建议。

  1、选择第三方认证机构是明智之举。Intertek天祥集团的魏文颖认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比较明智的。以RoHS检测为例,企业要建造自己的试验室,仅前期购买仪器和设备就需要几百万元以上的投入,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等投资;而天祥集团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首先会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成品厂商申请的检测报告建立一个原材料数据库,并在检测机构的帮助下对零部件进行初步评估;其次对每一批来样进行日常控制和管理,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原材料进行初步检测,并评估零部件供应商的日常控制能力。最后,在生产大宗成品前筛选原料,对其成本和品质进行评估。

  2、按需检测,不要盲目进行。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的朱晓峰表示,各国的环保法规如雨后春笋般,的确让厂商有些慌乱。例如,中国RoHS虽然与RoHS的限制物质相同,但要求包含包装部分;挪威的PoHS是在RoHS的基础上对其他有害物质的限制扩大到18项;德国安全技术认证中心则要求在GS标志认证中强制加测PAHs。因此他建议:面对如许多的新法规,企业应按需检测,不要盲目进行,也就是说先搞清楚出口国的法规和有害物质可能出现在哪些材料中,再进行相关测试。此外,严格把好供应商环节也可以降低检测成本。

  3、建立互认制度,解决重复认证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认证费用比较敏感,而影响企业认证费用的一个关键就是解决重复测试、重复认证和重复花费的问题。CB是一套全球性互认体系,企业从其中一个认证机构取得CB证书后,可以方便地转换成其他机构的认证证书,从而顺利进入相关国家的市场。中国质量检验中心、中国赛宝实验室、德国莱茵TUV集团、Intertek天祥集团、Nemko等专业认证机构均已建立了一次审核、多项认证、多种证书的互认体系。德国莱茵TUV集团的市场部主管蒋涛介绍:为了实现一站式全球认证服务,该集团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美国和日本的产品认证权;参加CB互认制度、CE和Key-Mark等;建立多国通用的认证制度;与欧美和亚太区的主要认证机构建立双边互认关系。

  随着绿色制造概念的深入推广,国内认证机构的队伍不断壮大,并逐渐形成竞争态势。一些大型认证机构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展,如中国赛宝实验室除提供专业的认证检测服务外,还凭借多年的产品检测经验开发制作了几十种型号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另一些认证机构开始走向专业化道路,如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致力于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微波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深圳华通威国际检验有限公司则专门从事EMC和安全检测认证。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注重专业技术、服务质量、价格与认证周期的认证公司,以及在设计研发阶段就主动参与和帮助企业的认证机构将备受青睐。

作者:佚名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