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家拿到海外DBSS(设计、建造和销售计划一体化)项目的中国承包商,青岛建筑集团(以下简称青建集团)在海外业务拓展中遭遇不少困扰。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建筑业“走出去”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国家应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
建筑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障碍
一是税收及各项相关管理影响企业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主要在非洲、东南亚、中东地区承包工程项目,由于很多国家未与中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导致我国“走出去”企业重复纳税,加大了建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难度。同时,人民币升值及个人所得税税负问题也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
此外,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子公司及在当地因业务需要由国内提供保函及担保事项,也存在着进一步提高政府审批效率的问题。
二是建筑劳务外派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据青建集团介绍,随着海外建筑市场的快速拓展,海外建筑劳务需求每年均大幅度增长。由于基层政府对劳务外派工作的管理支持不足,国家虽然每年都出台明确的劳动力转移指标,但这些指标并没有和县级、乡镇级、村级的政府部门业绩考核相挂钩。目前一方面是国内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另一方面是有海外业务的建筑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劳务资源短缺,而具备符合海外施工技能的劳务更是紧缺。
海外劳务人员在海外人身安全、合法收入、合法权益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主管部门对劳务中介公司的规范管理仍欠科学。目前,国内劳务中介公司缺乏有效监管措施,欺骗劳务人员、超额收费情况较为普遍。
三是我国建筑行业标准未与国际接轨。据青建集团介绍,在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过程中,我国国家行业标准不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也是影响国内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我国建筑材料、设备标准不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致使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无法在海外推广使用。另一方面,我国设计标准、施工规范缺乏国际认知度,致使我国企业在一些大型项目的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处于不利局面。如在非洲某国大型EPC项目的议标过程中,由于中国与该国的设计规范不同,设计软件不兼容,导致我们派出的设计人员“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国应为建筑企业
“走出去”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首先,优化海外建筑企业税收政策及相关管理。针对税收协定问题,建议对未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国家视同已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处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提高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
提高其海外收入应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或者对海外劳务工资实行免税待遇,鼓励国内劳动力开拓海外市场,解决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
成立一站式服务部门,使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子公司及在当地因业务需要由国内提供保函及担保事项时,一次性申报资料,政府部门联动办公,提高办事效率,便于中国企业灵活掌握商机。
其次,建立我国劳务外派工作综合管理、促进体系。加大基层政府部门劳务外派工作管理支持力度,减少劳务人员外派的中间环节,降低劳务人员支出成本。同时规范对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
多种渠道解决海外劳务人员安全问题。加强我国政府与派遣国政府之间关于外派人员安全问题的沟通和协商,及时发布世界各国和各区域安全信息;做好外派劳务人员安全教育,建立外派劳务人员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保障海外劳务人员的合法收入。重点应通过我国政府部门与劳务外派所在国政府建立海外劳务人员收入的联动监控机制,加强对用工单位劳务人员工资核算、发放的监督管理,通过由用工企业向政府部门交纳劳务工资支付保障金、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根据用工所在国情况尽可能用银行转账方式在国内支付劳务工资等,保障海外劳务人员的合法收入。
保护海外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我国政府部门与劳务外派所在国建立海外非法用工的监管和清理机制,避免海外非法用工给海外劳务人员造成的利益损害;以政府补贴、国内商业保险和外派所在国交纳保险等方式,加强海外劳务人员的风险保障;各级政府对非法的劳务中介,要采用强有力的手段加以清理和打击。
此外专家还认为,应尽快使我国建筑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