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106天。就在各国运动员正在紧张备战奥运的关键时刻,还有许许多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奥运的到来做着各种准备。北京市海淀区计量检测所的工作人员就是其中的代表。
说起海淀区计量检测所与北京奥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还是2004年以前的事情了。早在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还处于准备阶段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为工程建设方提供各种计量检测服务了。
奥运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建筑人员需要为这些钢筋、水泥、混凝土、砂浆、钢结构做大量的物理性能试验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这些复杂的试验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计量器具。“鸟巢”体育场、“水立方”工程、五棵松体育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地铁奥运支线等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多种建筑仪器都经过了海淀区计量检测所工作人员的检测。
该所第五检测室检测人员王鹏介绍说,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新设备、新仪器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近85%的仪器没有完善的检测规范。奥运工程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是异常苛刻,各建设方也在建设过程中首次采用了很多先进的建筑检测仪器。怎样在没有检测规范的情况下为设备提供科学检测,确保仪器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这对计量检测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让海淀区计量检测所的检测人员碰到的一块“硬骨头”就是对钢筋保护层探测仪的检测。“这是一种在国外运用较多的建筑检测仪器。只要用它从墙面一扫,监理就能知道墙内有多少钢筋,直径是多少,距离墙面的距离是多少。以前,我国很少使用这种仪器,所以几乎没有人深入研究。在奥运工程建筑中,相关的监理单位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钢筋保护层探测仪,但这些探测仪必须经过检测校准,才能确保用它测出来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说实话,当监理单位拿着仪器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也挺没底的。”王鹏回忆说。
没有检测规范,那就自己研究;没有相关资料,那就多方查找……经过努力,海淀区计量检测所的检测人员们摸索出了检测方法,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研究出检测方法,还得益于我们平时在建筑仪器检测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正是这些经验让我们在奥运检测中显得游刃有余。”王鹏说。
如果说迎难而上靠的是技术和实力,那么开辟专门的“奥运检测绿色通道”则是海淀区计量检测所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
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奥运检测任务,只要一接到检测通知,不管设备大小,也不管设备多少,哪怕只有一台设备要求检测,海淀区计量检测所的工作人员也会放下手中的检测任务,赶到现场进行检测。为了使仪器达到最优的检测精度,检测人员改变了只做“合格”与“不合格”评定的做法,而是将检测“合格”的仪器调试到最优状态,对检测“不合格”的仪器则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力争达到检测“合格”。
几年下来,海淀区计量检测所为奥运场馆建设方提供了测力、温度等多个项目的检测,涉及材料试验机13台,硬度计2台,混凝土回弹仪20台,水泥振动台、抗渗仪、干燥箱等10余台。他们还为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驻地——北京奥运大厦检测锅炉压力表200多块,检测保证人员膳食平衡的秤10余台。
“比赛场馆的建设已经结束了,现在各场馆正在进行保障工作的准备。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要从对建筑仪器的检测转移到对场馆用的温度计、湿度计的检测上来了。奥运准备工作进行到哪一步我们的工作就要随之开展到哪一步,也不知道接下来我们会接到怎样的任务,但我们所有人都严整以待,时刻准备着。”检测人员何文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