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必须要探求治本之策,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各方配合,多管齐下,综合整治;要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严格监管与引导自律的有机结合,并形成一整套机制和制度。
去年以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实践,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不足,笔者认为,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必须要探求治本之策,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既不能就事论事地抓质量,光靠突击性的集中整治,也不能各自为政地抓安全,依赖于各部门的分兵突击;而是要各方配合,多管齐下,综合整治,要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严格监管与引导自律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形成一整套的机制和制度。
唱响以质取胜 实施品牌战略
整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专项整治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质量提升和专项整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提升论提升,就整治而整治,必须要坚持治假治劣和扶优扶强并举的方针,在加大处罚力度,迫使大批违法企业和伪劣产品退出的同时,以质量提升、名牌培育为重点,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流动,着力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产业的基石,是城市的精华。在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工作平台中,要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强市”战略,努力实现从企业做强做大到行业质量整体提升的转变,从产品品牌到区域品牌的转变,从单个突破到行业整体推进,利用地方经济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完善协调机制 落实质量责任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繁重,涉及个人、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面,只有企业自觉负责、全社会共同关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整体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才能从根本上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首先,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要落实生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强化企业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水平的意识;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和检验体系,指导、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其次,必须强化基层政府责任。要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上级政府对基层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体制中,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必须强化职能部门责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整治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相应的地方、部门配合协调机制,实现各部门整治工作的无缝对接,实现部门之间职能横向交叉部分的协调和再分工,避免出现质量监管的真空地带,特别要实现部门在食品分段监管环节上的前后对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的监管模式。第四,必须强化技术机构的责任。加强技术机构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布局,加快各级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加大检验检测装备和研发的投入。
加强网络建设 推进动态监管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必须坚持“堵疏结合”、“打扶并举”的工作原则,做到“疏有渠道,堵有手段;打击有力,扶持有方”。其中,“疏与扶”可依靠监管措施和扶持、引导的政策来实现;但“堵与打”则必须要质监人员到岗到厂到现场,在第一线与实物接触开展工作,才能有效查处和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当前,质监系统任务重、人手缺的矛盾非常突出,加上众多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必须要充分借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质量监管。一是以我为主。依靠自身力量,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主力军的作用。同时继续完善乡镇质监员、村居协管员和企业质管员“三员”网络,逐步形成以乡镇站所为依托,质监队员为骨干,“三员”队伍为辅助的基层质监工作格局。二要分块推进。以温州为例,该市民营经济发达、块状经济明显、企业量大面广、产品“低小散”现象严重,应从实际出发,分类、分块实施,根据各地不同区域特点确定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集中力量推进。三要以企为本。无论是制定监管政策和监管方案,还是ABC分类监管标准和企业类别升降办法,都要从实际出发,从企业层面进行调研思考,便于企业接受,也利于有效实施。四要行业推动。对行业协会(商会)比较健全,业内管理比较规范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商会)这一特殊群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弥补政府监管不足,规范企业自律,加强信息交流。
建立预警制度 强化社会监督
质监系统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和区域性产品质量预警机制,以及市场准入制度、不合格产品强制退出市场制度等,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在现实中,传统的监督管理制度受到了考验。
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地健全、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新机制和新举措,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来实施质量监管,是确保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的重中之重,是真正提高监管工作有效性的根本所在。一是全过程监管机制。从严把“市场准入关、过程监管关和市场退出关”三大环节入手,建立产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准入和退出市场的具体工作制度。二是重点监督机制。通过实施“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自查制度”等措施,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公布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质量信息,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监管。三是企业信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以监督抽查、案件查处为依据,实行企业信用评价、信用公示,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质量信用电子档案,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同时,推进电子监管网建设,使重点的涉安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状况真正实现全过程、全透明、可追溯、可追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