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造就电器“遗孤”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加上近几年制造成本不断上扬,行业利润骤减,国内家电业一大批品牌轰然倒下。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数码等各个领域,每年都有厂家被洗牌出局,爱多、古桥、雪花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都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历史。而他们所留下的成千上万的产品,也就不得不成为了谁都不管的电器“遗孤”。
所谓的电器“遗孤”,就是指由于厂家倒闭或者退市后,市场上已经销售出的产品。这些产品要么所属的生产厂商已经倒闭,要么所属的生产厂商已经终止或转移相关的业务,一旦出现使用问题,往往由于包修、维修等善后事宜找不到负责方,消费者手里的东西就成了无人认领的“孤儿”,将会面临维修难等各种售后难题。
退市产品“三包”期外维修难
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每年的“3·15”宣传活动期间,都有大量的消费者投诉无法得到倒闭家电品牌的保修服务。据保守估计,仅空调行业,社会上至少有超过500万台的空调成为无人照管的“遗孤”。这些“遗孤”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保障,不要说保修,就连维修都找不到地方。面对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漏洞,企业当初保修多少年的承诺犹如一张空头支票,让消费者吃了“哑巴亏”。尽管国家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任何电器在退出市场前都要对其售后问题作出交托或安排(也就是“托孤”),即必须寻找到相应的机构承担他们所售出产品的售后服务,才能平安退市。然而,很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失利之后都在无声无息之际人去楼空。却把渠道商留下来做了替罪羊。
而这样一来,使得本身不具备最专业的技术维修能力的销售商们陷于尴尬境地。一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零售商要对自己所售出的产品承担相应的售后责任;另一方面,在生产厂商已经终止其相关业务的情况下,即便是零售商的维修能力足够高,也无法从已经退市的厂商那里获取相应的配件。
北京的张先生最近就遇到了家里的空调“遗孤”维修难题。他家里的空调是几年前的名牌产品。该品牌曾经名噪一时,生产的冰箱和空调都是当时的主流产品,张先生正是出于品牌考虑,当时才决定买了该品牌产品,按理说应该很安全。发现产品问题后,张先生立即拨打了该品牌在北京的特约维修电话,却被告知该品牌空调已经退出市场,维修人员也已经不是公司的人,要修得另外付费。
张先生只是被家电“遗孤”困扰的一个缩影。根据空调行业的普遍规律,售后3年内的返修率约在8%至10%之间,而空调维修的高峰期集中在售后4到6年内。因为空调机内部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芯片等零件的通用性不强,空调品牌退市后,维修时无法找到配套零件将成为突出问题。
某商场家电部的经理颇感无奈地说,因为信息不对称,商场只能根据经验判断一个家电品牌的经营状况。家电在“三包”期内的维修服务由生产企业指定特约维修点提供,一旦生产企业退市或倒闭,商场、卖场只能承担起“三包”期内的免费维修服务。
慎重选购以免受累
于是,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现象,也给广大消费者一个说法,许多负责任的零售商也开始采取相应的对策。用“以旧换新”、“有价回收”等活动从市场上回收这些遗孤产品,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准入门槛,将技术含量低或不具备核心技术的厂商清理出市场,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而且也降低了自身的售后成本。
当然,要避免成为最终的利益受害者,消费者也得擦亮眼睛,选购大件家电产品时要慎重选择。
一般来说,相当多的家电“遗孤”,在上市之时就往往以相当低的姿态出现。“物美价廉的新品牌”是最有可能成为遗孤的产品。
从品类上看,传统的冰箱、洗衣机等产业由于门槛较高,对于动辄数千万元的投入,中小品牌也根本不具备“搅局”的能力。况且,传统的家电产品品牌比较稳定,在质量、信誉上也能给人较强的信任感。
而新型的小家电产业,包括数码产品、手机产品,不仅利润高而且门槛较低,行业内部“代工”现象严重,不仅产品外形容易模仿,特别是小家电产品,很难形成核心技术,以至于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选择更值得信赖的大品牌,也许是最保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