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以粮为纲仍是硬道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尽管农业的高产高效一直使马尔萨斯的预言未能成真,但时光流转,21世纪世界粮食供不应求的趋势正日益严峻。

  现在人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马尔萨斯在19世纪初的“人口可能比食品供应力增长更快”的预言了。全世界正在面临一场粮食危机,局部地区危机已愈演愈烈,甚至有消息说,未来几个月米价将上涨40%。干旱、美元贬值、投资转移至初级商品、农田改种油料作物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全球粮食危机。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对粮食的需求量必将因此急剧增长。在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而饲养牛和猪所需的饲料用谷物的需求量也随之膨胀。

  现实不能不让人担心:粮食供求平衡将很快被打破,危机将会到来。许多国家正面临选择。

  中国曾经一直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因此,中国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前就提出了“以粮为纲”的口号。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农业依然非常重视,但“以粮为纲”被淡化了。然而,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充足的粮食对于养活13亿人口的极端重要性却是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如果中国的粮食需要依托国际市场或者说其他国家,将意味着巨大危险。中国最为基本的国情决定了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也决定了“以粮为纲”仍是个硬道理。

  “以粮为纲”就必须保证国家粮食生产有一个稳定增长,必须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继续采取最为优惠的政策。

  重提“以粮为纲”并不等于单纯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并提高保护标准;去年还出台相关政策对乙醇项目和酒业生产进行限制。并且,政府采用靠政策引导的思路,以优惠补贴政策唤起农民生产粮食的热情,从方方面面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粮食生产并不能因此高枕无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养活13亿人口的耕地正在减少。

  面对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增速减缓、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政府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已经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

  毫无疑问,粮食的重要作用在战略地位上首屈一指,尤其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粮食大于天。若土地被抛荒了,就是国家的根本被抛弃,新农村建设更无从谈起。一旦粮价出现不可控的剧烈波动,对于拥有10多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将是怎样的险境!

  4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表示,将采取10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包括增加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再增加50亿元良种补贴、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以强化粮食收购补贴,稳定农户生产预期。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物价正周期性震荡上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一种常态。行政性的价格管制措施在短期内固然必要,若从长期来看,调控政策或更需“以粮为纲”、长短兼顾,同时更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效。

作者:商灏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