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9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电视电话会上获悉,2007年,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32万人次,立案查处案件21万起,现场处罚案件9.5万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8亿元,移送公安司法机关200余起,追究刑事责任26人。执法打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7年,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的执法打假工作成效显著,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继续深化,总局确定的10个2007年“百千万工程”重点联系单位,通过打假与扶优、整治和帮扶,正推动形成区域性经济优势。专项执法行动深入推进,继续组织了食品“两打”暨“两打”夏季专项行动、建材专项整治、絮用纤维制品和保护知识产权等专项执法行动。
2007年,执法工作进一步关注热点和焦点,推动形成区域性经济优势取得实效。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明显,共检查企业4832家,其中重点耗能企业1210家,立案查处案件200多起,查获货值340多万元,取缔生产窝点76个。大力开展煤炭打假,打击地条钢和土炼油,彻底摧毁死灰复燃的土炼油窝点46个。各地继续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截至2007年底,出动执法人员22万人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8万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2.7亿元,建议吊销营业执照12起,移送司法机关13起。
同时,全国质检系统在建立执法打假长效机制上有了新进展,落实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有新发展,12365举报指挥系统与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实现了有机结合。联合行动的执法方式初步形成,督察督办制度趋于完善,执法打假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据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全国质检系统将围绕打好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攻坚战,进一步巩固成果,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继续深化专项整治,继续深化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开展“查食品质量,保奥运安全”行动。以确保奥运食品安全为目标,协调北京等奥运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建立质量技术监督区域合作联查、联管、联保工作机制,签署有关质量安全共管协议,建立预警快速反应制度和工作协商机制。
全国质检系统还将组织开展食品无证查处行动。从4月1日起,对28大类食品中所有进入无证查处范围的食品进行严格执法,坚决禁止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出厂销售,禁止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销售。
各地质检部门还将继续狠抓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把全系统的执法力量向这些方面倾斜,实施工作重心下移,防止出现执法“盲区”。继续围绕建材专项、农资专项、“黑心棉”专项、能源专项,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今年,全国质检系统还将进一步完善案源收集机制,力争在6月份实现全系统12365的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