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仑口岸货物吞吐量连续位居我国大陆港口的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30万标箱。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以及国内外动植物疫情频发、放射性超标等事件对北仑口岸的公共卫生形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北仑检验检疫局结合海港口岸的特点,积极探索构筑海港口岸公共安全屏障,初步形成了以“建立三大系统、设置四层防线、促进四方联动”为核心的海港口岸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编织起一张纵横交错的海港口岸公共安全防控大网。
三大系统
建立口岸安全防控网络
2007年以来,北仑局将“建立海港口岸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着力推进,组织人员细致研究了口岸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在深入分析可能威胁海港口岸公共安全的几大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口岸动植物疫情防控、口岸公共卫生防疫、口岸放射性污染防控”三大系统的基本思路,确定每个独立运行的系统由预防、信息、监管、预警、处置、保障等六个部分组成,明确了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如:预防主要包括了口岸监测、本底调查、专项检疫等;处置包括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和培训演习等工作内容。目前,三大防控系统已由各职能科室牵头实施,逐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内容、完善资源保障。
“三大系统”覆盖了威胁口岸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使得各类突发事件能得到相应的有效处置。去年,该局在穿山港区检出一批出口货物放射性超出本底高达120倍,为此立即启动口岸放射性污染应急预案,做好该批集装箱货物隔离和防护工作,并成立了专门调查组会同环保部门、公安机关妥善处理,良好地维护和保障宁波口岸的公共安全。
四层防线
构筑口岸公共安全防线
近年来,北仑局在国内首次从入境空箱中截获了次生锥蝇,并相继在浙江省内首次截获三叶斑潜蝇、伪粗野粉蝇、古铜黑蝇等重大疫情,引起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要想在北仑港每年3.5亿吨、每天近3万标箱的巨大物流量中发现这些小小的病媒昆虫谈何容易,稍有疏忽就可能使这些不速之客成为漏网之鱼,从而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北仑局为了进一步强化口岸监管工作,从船舶、码头、口岸和区域设置四道防线,层层设防,把疫情疫病堵截在国门之外。
首先,构筑船舶安全防线。北仑局将检疫处理、医学监测工作延伸至锚地进行,对来自疫区、装载大宗散货、船龄老化以及有异常情况的船舶一律实施锚地检疫,有效减少疫情疫病的传播风险。
第二,构筑码头安全防线。北仑局对管辖范围内的23个泊位以及相关的货主自备码头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了解靠泊动向,监视货物卸载,检查检疫措施落实情况,扩展了码头泊位监管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构筑物流安全防线。自2007年5月起,北仑局将所有进口散装货物纳入了口岸验放的范围,消除了进境物流口岸监管的盲区,同时与出境货物口岸查验机制相互配合,全面地将所有的进出口物流安全卫生纳入了有效的监管范围。
第四,构筑区域安全防线。北仑局对口岸查验中发现的安全卫生问题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产地局,以便于产地局加强产地检验;对于进境货物中截获有害疫情疫病,加强与流向地检验检疫部门沟通,共同做好后续监管。
这四道防线针对不同的对象,层次分明,覆盖面广,有效提高了问题检出率,极大地减少了各类疫情疫病传入传出的可能性,树立起维护北仑港口岸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
四方联动
共保口岸公共安全
北仑局把维护海港口岸公共安全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寻求地方政府、职能机关、港务部门以及关联企业的协作和配合。为了有效促进多方联动,北仑局积极向港务部门、代理单位、进出口企业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疫情疫病的严峻形势,提高全社会对口岸公共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主动与地方政府、港务集团以及农、林、卫生等相关部门交流和沟通,达成维护口岸公共安全的共识。同时,重点强化了港务集团、监管堆场、卫生处理部门的责任意识,督促指导各方做好相关检疫措施的落实工作。
近年来,以检验检疫为主导,政、检、港、企四方联动,维护口岸公共安全的局面已在北仑口岸初步形成。
随着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口岸联防联控这张大网越织越密,北仑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正在不断提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北仑检验检疫人深知,要让泱泱东方大港更高效、更安全,必须永无止境地追求,他们将会继续努力,在北仑港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