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据统计,截至2月23日,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29人死亡,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8亿亩;倒塌房屋4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南方雪灾所造成的供电中断、原材料断货、生活用品短缺已对受灾地区的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当前,抗击冰雪灾害已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灾害和重建,展现出两面性,对电网等损失较重的同时,也给一些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樊彩跃说。
重建商机显现
鉴于这场雪灾所暴露出的问题,灾后我国正着手在铁路、公路、机场、发电厂以及输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这无疑给我国的钢材、水泥、建陶、石材等建筑材料行业带来了巨大发展商机。
在这场雪灾中,我国电力设备受损情况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网系统共有15486 条次线路停运(其中,国家电网7984条次,南方电网7502条次),共有8709根(基)110伏以上线路倒塌,1563座变电站停运。仅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农村低压线路就受损10.5万千米,倒杆42.6万根。由于电网受损,许多发电企业机组相继被迫停机,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接近4000万千瓦。
基于此,重建灾后被损坏的电力设施将直接惠及电力装备行业,市场对电力装备的需求量正不断增加。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雪灾暴露出部分地区输电网架结构脆弱,而电网基建与技术改造的出发点是提高整体供电能力,因此估计后期将新增资金用于电网建设,这将有利于所有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
此外,灾后重建工作也为我国工程机械装备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对此,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雪灾后的重建将会拉动市场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包括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平地机和推土机等。随着雪灾后工程施工的恢复,3月,该行业及相关产品将迎来销售高峰。
雪灾后重建,同样带来钢材需求,为钢铁业营造了巨大需求市场。雪灾过后,许多倒塌房屋需要重建,危房要加固或者改建,各项道路等市政基础建设也会加大投入。因此,与之相关的建材与钢铁行业将受益。如被大雪压倒的输电铁塔主要由角钢等型材制造,电线电缆、通讯设备的光缆等都需要钢材等金属材料。
企业利责并存
灾后重建,短期对需求呈较小程度刺激作用,但中长期构成利好。从短期看,雪灾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受损,灾后重建工作将直接增加相关行业的需求,但从比重上看,影响程度不大且持续时间较短;从中长期看,是这次雪灾暴露出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仍然存在重大不足,政府可能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从而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投资,刺激需求。
面对这种发展形势,一些知名企业特别是中国名牌企业彰显了许多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名牌正成为高品质、高服务、高竞争力的代名词。巨大的物资需求使得这些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企业占尽了先机,成为重建物资的首选。切实做好重要建材产品的生产,满足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需要,成为当前企业生产的首要任务。
据悉,为了支持灾区电力设施的恢复,一些电力设备厂商,在春节期间仍加班加点为灾区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及时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等渠道运到南方,为灾区恢复建设做出了贡献。当前,相关企业大都抓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用以满足灾后重建的需求。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向业内企业发出了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的通知,指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首要任务是以电网重建为重点,抓紧修复基础设施,3月底前完成修复,重建各受灾地区电网设备并恢复电网正常运行。该协会要求会员企业积极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对恢复重建需要的钢材品种优先安排生产,优先保证供应,充分满足恢复重建的需要。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也是打造形象的过程。中国名牌企业在灾后重建中更应体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据了解,一些企业已表示,将以援建基础设施、赠送重建急需物品等方式来支援灾后重建工作。
警惕“豆腐渣”
灾后重建是一个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更多耐心的巨大工程。目前,灾后重建工作刚开始,但在贵州省凯里市,用于重建的电线杆在竖起不久后就发生了折断,折断之后的电线杆里居然没有钢筋,明显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这次极为严重的冰雪灾害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架设的旧电线杆安然无恙,而农网改造后架设的新电线杆却不堪一击,耐人寻味。
对此,一些媒体指出:灾后重建须严防“豆腐渣”。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也表示,灾区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进度和质量都会影响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
灾后重建无疑是为了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使之步入发展的正轨。因此,在重建过程中,虽然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但是相关行业、企业应严把产品质量关,从源头上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