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1. 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 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定了200项无公害食品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但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合格率波动大,技术规范实施不到位。
2.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建立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准则)、产品标准和包装标识标准体系。
3.有机食品标准体系 从1994年的有机产品认证,多年来一直执行的国外标准和认证机构的标准,直到2004年,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统一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市场,遵循以国际有机农业标准(IFOAM和CAC)为基础,综合国际其他国家的标准并与我国相关标准配套和协调的原则,制定了中国GB/T《有机产品标准》。又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67号令)。
(二)生产过程技术改进和提高
1.替代技术 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肥料的使用技术和病虫害的控制技术、在肥料的使用技术中主要是如何减少人工合成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比例,保持土壤的活性和供肥能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核心是寻求和应用化学防治的替代技术如轮作技术、温湿度控制技术、环境调控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物理防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等。
2.替代物质 农产品安全质量的核心是对生产投入品种类和数量的控制,其核心是肥料和农药的来源、种类、性质和合理使用技术。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检测的核心是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允许使用的农药的残留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和检测的核心也是化学合成的农药,其残留指标远远低于无公害食品;有机产品是规定了生产资料的来源(必须是天然或有机来源)、制作方式(物理方式、酶和微生物处理)和使用的数量(170kg/ hm2)。替代化学合成物质并在生产中应用的物质包括:有机肥、有机复合肥、生物菌肥、叶面肥等肥料和矿物质、沼液与堆肥浸出物, 植物农药、活体天敌和生物制剂、植物天然提取液等植保物质[4]。
3.管理体系 对于中国面积广阔、极度分散的小农户种植,要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一致性,除了建立技术保障措施和物质保证措施外,还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生产的管理体系包括:HACCP体系和GAP、HACCP的认证,适用于生产环节的程序化和可预见性的行业。根据农产品生产的特点,生产环节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在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生产投入品可以引入HACCP的原理,实施GAP和控制及预防措施,建立从农户到最终消费者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追溯体系,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能不失为一种尝试。
(三)农产品安全质量认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遵循尊重国情、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国际、力求规范的原则;产品认证为主、体系认证跟进的原则和注重标识管理、强化过程控制的原则下,从国际认证接轨、产品水平定位、产品结构、标准要求、认证程序、监督管理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确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三大主流认证模式。开展多层次认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应开展相应的体系认证和追踪管理。
(四)市场准入、检测和监管
1.市场准入 通过建立以农残、兽残为重点监测制度,推广速测技术,检测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公市,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创建专销网点,实施标识管理,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的市场准入制度。
2.产品的检测 为保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农业产地环境的监督、监测力度。在执法监督性检测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管理性检测体系的建立,建立严格进货检验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3.市场的监管 食品安全涉及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充分实施“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体系,让农产品(食品)安全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