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汽车产业应确立自己的标准体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两会还未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准备好了四份提案,准备提交大会审议。这四份提案都没有离开汽车。

  在提案里,他建议出台《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强制性国家标准》、建议对研发用进口样车取消3C认证、建议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整车技术标准、建议加强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表面上看,这些都是些汽车行业的具体经济技术性问题,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李书福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急切心情和寻求自主创新之路的紧迫感。

  中国现代汽车工业搞了30年,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产销量逼近千万辆,令世界瞩目。但是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仍处于中低端市场,自主创新技术仍在艰难探索,中国汽车工业还没能取得引领汽车技术发展的产品、安全、环保、节能等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处于“跟在别人的后面紧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地位,这怎能不让象李书福这样的一心想让中国汽车跻身于世界名牌汽车之林的中国汽车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技术品质提升的转型时期,急需国家的有力支持。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我们应该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法规体系。例如目前在我国施行的排放标准是仿照欧盟的标准建立的,但是中国的工业水平、道路状况、交通压力、乃至人口密度都与欧盟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为适合的标准法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自主品牌的技术提升。

  中国汽车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也掌握了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技术,比如吉利公司全球首创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但这些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技术却没有形成相应的国家标准。相对于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实行的星级安全标准,我们也没有形成适合中国车辆使用特点的强制性标准和认证制度。

  汽车产业的兴旺发展,除了汽车企业的不懈努力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扶持引导。在计划经济时代,扶持方法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和在供销渠道的垄断保护方面;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对于汽车企业的帮助则主要体现在对其发展的战略指引方面,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

作者:李铁铮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