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区域经济发达,很多地方都打着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品牌烙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该省82个县(市、区)分布着601个集群化区域,这些区域特色产业已成为拉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2007年,浙江省质量技监局提出了创建浙江区域名牌的品牌发展新思路,以此建立推进该省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浙江省已认定余姚榨菜、永康五金、大唐袜业、绍兴黄酒、嵊州领带5个区域产业为该省首批区域名牌产品。至此,浙江省一批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区域特色产品和产业集群也拥有了集体名牌。
应该说,这5个区域名牌只是浙江省众多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的代表。其巨大的辐射效应,对进一步提升浙江制造的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名牌已成为浙江实施名牌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编 者
永康五金:凭借创新实力脱颖而出
浙江区域产业集群虽然很多,但大多存在质量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够完整、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为了能够促进这些区域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2007年浙江省质量技监局首次启动区域名牌产品评价,并将其纳入浙江名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区域名牌,是指在该省某一特定区域内,基于某一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集体名牌。要想当选区域名牌,不仅其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强,而且产业集群所占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品牌建设、自主创新、产业效益和产业发展等各项指标也要超前。在首批确定的5个浙江区域名牌产品中,永康五金就凭借着过硬的综合实力和超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诸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
说起永康的五金生产企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创新。这里的每家企业都拥有技术研发中心,而且员工每年还向企业提出一个创新方案。正是凭借这种人人都要创新的意识,永康五金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几年前,不粘锅特富龙所经历的危机,在不粘锅产业内部引起巨大震荡,而永康生产的不粘锅产品却经受了产业危机的考验,且销量猛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永康生产企业早已对不粘锅产品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创新,将不粘锅涂层改良为精铁、铝和陶瓷合金等材料,推出了无涂层不粘锅等系列新产品。
为了能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永康市政府还投资2.36亿元建立浙江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当地质量技监局还以该平台为基础,零距离为企业提供认证、标准、检测、计量、名牌培育五位一体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技术创新是促进永康五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的新行业、新品种纷纷涌现出来,如摩托车和电动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嵌入式电子元器件和以钴合金、钛合金和镁合金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及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等,并呈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永康五金这个从模仿起步的产业正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悄悄发生着嬗变。
大唐袜业、嵊州领带:以完善产业链决胜市场
浙江区域名牌申报条件明确规定:“产业服务配套功能要健全,已建立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产业专业市场或营销网络;产业内部已建立行业协会,能有效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在此次胜出的首批5个区域名牌产品中,大唐袜业和嵊州领带可谓占尽先机。
有着100多年制袜历史的美国佩恩堡小镇,在纪念其生产袜子100周年的时候,眼睁睁地把“世界袜都”这一称号拱手让给了中国浙江的大唐镇。这个1907年开始生产袜子的小镇,在生产高峰时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1/8,并荣获“世界袜都”之誉。然而,在最近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这个称号却被只有20多年制袜历史的浙江小镇夺走了。
与佩恩堡竞争获胜,大唐镇既得益于价格优势,更得益于协作紧密、配套完善、持续升级的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特色品牌。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在比较两个小镇袜子生产时发现:“在佩恩堡镇,如果一台意大利产织袜机坏了,有可能要等上两个月才能拿到新部件;但在大唐镇,如果一台机器出了故障,只需向附近街上经营袜机二手设备和部件的商家打个电话,不出一个小时机器就能修好。”
分工明确、协作竞争、结盟制胜、共生共赢、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也让嵊州的领带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稳定的独立联合体,令其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了十足地自信和底气。
2005年下半年,受真丝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国内领带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频受重创,嵊州领带行业协会做出集体提价一成的决定,即该市33家大型领带出口企业新接单的面料和领带价格在原来基础上统一上浮10%,并要求这些企业按电脑织机的数量缴纳保证金,一旦哪家企业对外报价低于承诺的最低价,就罚没所有的保证金,并在业内予以曝光。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抵制了企业之间盲目压价的恶性竞争,同时还大大增强了企业间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嵊州领带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
余姚榨菜:通过质量改进实现三级跳
打开一碗康师傅方便面,就有一小包产自余姚的国泰牌榨菜;在深圳航空公司的民航班机上,乘客享用的午餐中也有一小包余姚出品的榨菜。一小包榨菜为何享受到了“飞天”的待遇?这与浙江省质量技监部门对余姚榨菜实施区域品牌整体培育密切相关。
余姚市榨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长期以来,余姚榨菜生产企业存在着多、小、散现象。同时,超范围、超标准使用着色剂、防腐剂问题严重,并因此影响了榨菜的声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余姚市质量技监局提出了“集聚规模培育大产业,提升质量拓展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对该市榨菜加工企业进行有效整改,使企业数量由原来的120余家减少到现在的60余家,有效提升了余姚榨菜品牌的整体质量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余姚榨菜区域品牌知名度,余姚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增强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品牌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2006年,宁波市质量技监局将余姚榨菜产业确定为宁波地区创建区域名牌的首批7个试点产业之一,率先开始探索创建区域名牌。2007年,浙江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首次评选浙江省区域名牌产品,余姚榨菜榜上有名,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的三级跳。
目前,余姚榨菜产业已走上了工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轨道。一个个榨菜头为当地菜农换来了一座座新居。其中,国泰、富贵、久久红等公司开发的小包装特色榨菜产品更是远销到了加拿大、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市场榨菜王牌产品。如今,余姚榨菜区域品牌正闪耀着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