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如果HD-DVD标准是中国企业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东芝宣布放弃HD-DVD,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一些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我比较少这样开宗明义的抛出观点,但看到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或者专家在为一些半死不活的产品和标准鼓与呼,我特别想看到:哪里才是这些半死不活的事物的终点?

  表面上,HD-DVD是输于技术。事实上,决定蓝光与HD-DVD前途的并非技术,而是内容供应商的选择。而促使内容供应商作出选择的理由很多,包括市场时机的把握、用户消费习惯的、成本问题、推广问题、历史合作关系问题等等。比如,索尼在音响和电影领域的资源积累,与其技术的结合,在蓝光的推广上形成的优势,明显强过东芝之于HD-DVD。

  有人或许会说: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用户,当然是要选择技术更先进的产品,所以蓝光才会赢。经验告诉我们,不一定,微软的操作系统并不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戴尔的电脑并不代表技术是最好,三星在个人视听设备上的质量并不见得比索尼强,苹果在手机上的技术并不见得高过诺基亚。

 市场选择产品,往往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合力。比如,日本企业普遍看不起韩国企业,但是,索尼竟然也放弃自己完全生产半导体,转而向三星购买。这种对自身局限性的突破,别的日本企业很难做到。

  在这种背景下,东芝放弃HD-DVD也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和突破,也是世界级的企业做出的一种超越常人的抉择。老贾认为,在市场的75%已经拱手让人、而且市场面临“有你无我”的选择的情况下,东芝的放弃是明智之举。尽管沉没成本很高,但在继续投入意味着无底洞的事实面前,继续坚持下去,机会成本更高,放弃无疑是明智之举。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HD-DVD是一家中国企业干出来的,而又面临目前这样的局面,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依据我的观察和经验,情形大致如下:

  1 企业立刻寻找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提供政策面支持。最好是有关部委出面,声明某某某是国家标准,至于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进型标准不要紧,反正企业在商场里跟消费者肯定说是强制性标准的,因为普通消费者不懂;

  2 企业出面,声称将坚持到底,直到“国家吹集结号”。但是,不知道它指的国家是谁,谁又能代表国家给企业吹号;

  3 发动网民公投,打破国际垄断,投票投死对手。因为这个标准是“民族的”,是“国家的”,是“国产的”,尽管我们也没有受到过它的恩惠,也不知道它所指的“民族”和“国家”是否包含我们自己在内。如果对手是日本企业,乃至美国企业,无论你在中国是否纳税、是否合格的企业公民,抱歉,基本死定了;

  4 继续向国家要钱,要各种各样的发展基金。事实上,以围内无法推动事情前进,就把基金费用花到公司其他产品上,或者用各种手段化为企业利润,维持财报美观。反正这些基金是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的,没有人跟你较真要求投入产出比,花完了就花完了,个人不用承担责任。

 5 继续养活一小部分人,也许是精英,也许不是精英。挂着一个团队的名字,或者在做业务,或者就是养闲人,反正得熬日子,因为有发展基金,就得有人。轻则废了一部分人,重则真的继续坚持走向一个注定失败的结局。

 以上种种,都是中国企业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反正,没有人会“傻”的像东芝那样“轻言放弃”。否则,中国那么多的国家发展基金,为什么却产生不了什么成果?却也没听说谁会为此负责人。否则,中国那么多的国产这国产那,没有几个成气候的,却也从来没听说过“放弃”。他们就那么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就顶着个“国产”和“民族”的帽子,偶尔出来露一下头,还都不是什么好事。

 香港艳照门事件中,香港一家媒体评价那些平日装清纯、并充作少年典范的女星时曾有一句话,我觉得很适合那一部分死不放弃的中国企业,“你放荡无所谓,怕的是你虚伪”。

 说谁谁知道。真的,太适合了。

作者:贾鹏雷 来源:资源网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