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我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联盟”探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联盟的必要性

  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成为发展的“瓶颈”,这也是我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冯·希普尔(E.vonHip Pel)是创新管理方面的专家。1988年,他在《技术创新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供应商是一种创新的职能源”的思想,即供应商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会从事某项创新,他们自己并不打算使用或出售这项创新,而是通过转让或提供来促进他们的产品的销量增加。《技术创新的源泉》一书对创新管理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突破了企业局限于内部创新的界限。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供应商就开始与用户(主要指整车制造商,下同)进行合作创新,更多地参与到用户的创新活动中,参与到用户的技术改进、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更新等创新活动中。汽车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会聚网结构,即汽车在制造、组装和总装时,汽车整车企业为了满足相对少数的客户需求和客户订单时,需要从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中采购大量的物料。这种企业是一种典型的会聚型的供应网,即形成“A”字形状。这些公司是受服务驱动的,他们集中精力放在汽车制造过程的重要装配点上的物流同步上。因此,汽车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分工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汽车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若没有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没有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低速度和低质量的。

  结合我国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提高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在联盟创新上下功夫。

  二、目前创新联盟存在的问题

  我国整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关系的现状中涉及到供应商参与创新所面临的比较突出问题可概括为如下3点:

  1.供应商参与的项目成功率不高

  由于缺少适合国内企业供应商、尤其是对战略合作型供应商在参与制造商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国内企业在开展供应商参与创新实践时,往往不是着眼于企业现有产品及其供应链的特点,而是简单模仿和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现成的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所以供应商参与的项目成功率不高。

  2.新产品的开发缺乏合作

  传统的观念认为,新产品的开发是制造商的事情,供应商只是在开发完成以后,才接触到相应部分的内容。而实施供应链合作,就意味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和共同投资。由于供应链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缺乏协调与合作,致使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很难从供应链的全局考虑问题,因而产生了片面性,延长了开发时间,影响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3.技术交流不充分

  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技术的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即从整车制造商流向零部件供应商。无论是全能型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还是独立零部件企业都基本趋同,即与整车生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均是被动型的。当整车企业完成新车型设计后,零部件企业只需照图生产制造,很少有机会参与整车厂的研究与开发。这种单向、被动型技术流动不仅妨碍,了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进步,而且也限制了汽车新车型的开发。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相当部分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仍然维持在传统的买卖关系中,还没有建立技术创新型的联盟伙伴关系。供应商参与创新实践在我国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相互间缺少沟通和信任。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一般仅限于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销售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局限于订货收货信息,即使有供应商更大程度参与到制造商中去,制造商工程师不愿与供应商工程师共享技术信息且害怕机会主义行为:他们相互缺乏信任,不愿主动交流有关产品开发、设计信息。二是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意识不够,更多的是关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是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基础。能否做到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将直接地影响企业间合作质量的好坏与合作期限的长短。由于缺乏长远眼光等原因,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基本上没能做到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三是供应商参与创新的程度不够,由于双方只是停留在普通的零部件合作开发上,而对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制造商不愿意让供应商参与。四是供应商参与制造商的新产品、工艺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存在参与时间较晚、相互间敏感信息透明度较低等问题。

  从以上问题的分析中可知,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结构及其选择是影响技术创新联盟中绩效水平很重要的因素。

  三、整车企业选择创新联盟伙伴及其关系结构

  本文系统地总结出最有可能影响技术创新联盟的关键因素:供应商选择和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结构。供应商选择因素包括供应商技术能力、供应商声誉;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结构包括制造商与供应商的相互信任、合作时间和利益分配机制。

  1.供应商选择因素

  第一,供应商技术能力。供应商技术能力包括制造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如果供应商具备专有技术知识储备,便能使其更快的学习,以更快的速度采用和改进新技术;同时使得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技术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因而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在与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中,精密零部件供应商常常通过提高它自身的技术能力,充分应用和提炼技术诀窍来提升竞争能力和获取利润,同时也加快制造商新产品开发速度以及降低成本而促进制造商的技术创新绩效。还有人认为,具有高的技术能力的供应商最可能早期参与到制造商创新活动中,而且制造商也很愿意让它们参与。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比西方竞争者更胜一筹,就是因为在开发新产品时日本制造商相对西方同行来说更广泛地使用他们的供应商的专业技术。

  第二,供应商声誉。声誉,即声望和名誉。企业声誉反映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声誉不是一种生产力,但是企业的良好声誉能够极大地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声誉还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具有价值增值性。美国学者戴维斯·杨(Davis Young)在《创建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一书中,基于企业继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已进入了新的声誉竞争阶段的基本判断,系统地阐述了声誉管理的基本问题,声誉的直接目标是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企业的声誉,其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的声誉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良好的声誉作为本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容易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可以降低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监督成本,提高合作效率和合作效果。

  2.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结构

  第一,制造商与供应商的相互信任。有人指出,在绝大多数关系模型中都包含信任。实证研究表明信任是成功的关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特征。以前学者们对“信任”这一术语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几乎都隐含一个共同的观点,即“相关一方持有对另一方的行动结果会令自己满意的一个积极的信心、态度和预期”。

  第二,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是供应链企业合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利益分配机制要在合作企业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跨企业的协调和合作中,有时协调和合作确实能使有关各方都受益,各方自然就愿意保持这种友好关系;但如果合作的结果是一方利益的获得以其他方的利益受损为代价,合作关系就可能破裂,因为基于供应链上的合作成员是相互独立的,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必须通过有效合作来实现预期利益,从而促进供应商在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参与进来,并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Kodama对跨产业研发进行研究,他识别出对合作研发的承诺、双方的互惠是重要的,互惠涉及到相互尊重、责任感和利益。Margaret Bruce经过研究发现,产品合作开发的风险主要是信息漏出(leakage Of information)和失去对产品的控制和所有权(loss ofcontrol/ownership),其中合作利益分配不均是造成产品合作开发失败的六大关键要素之一。公平分配合作利益以稳定成员间的联盟关系,而且还有助于建立成员间的信任,有助于合作的跨职能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和信息沟通。

  第三,合作时间。Jeffrey K.Liker,Rajan.Kamath等指出,由于合作的时间越长,双方的互动和共享知识的机会越多,那么可以不断地培养和增强相互信任。与制造商之间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供应商参与到制造商持续的创新活动中,制造商高的期望或者供应商的替代压力必然促进供应商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通过签订长期的合约、双方的相互信任和制造商的资产专用性有助于两者的长期合作,更多地确保供应商的利益,使得供应商愿意为某特定的制造商进行更大的研发投资。Clark认为,联盟是知识传递的基础,并指出长期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不能是一次性的或者短期的合作。

  四、整车零部件创新联盟关系管理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伙伴选择和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有很大影响作用,其中特别是对竞争优势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作用更大,这就提醒我国整车、零部件企业在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时一定要重视对联盟伙伴的选择,同时在联盟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伙伴关系的培育。

  1.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伙伴选择是在联盟组建初期的一个过程,而伙伴关系则存在于联盟的各个时期,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动态性,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为之付出努力。为了在技术创新联盟中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选择适度的信任水平。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创新联盟主要是一种合作竞争的组织形式,联盟成员企业也面临着核心能力的保护等问题。因此需要在相互信任和控制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要根据联盟的目标和性质,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信任水平:既要使联盟企业实现其预期目标,使联盟获得成功,又要能够有利于保护联盟企业的核心能力。

  第二,加强交流,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塑造统一的联盟文化是培育稳定的良好伙伴关系的最好途径。因为联盟内不同背景的潜在文化差异,会对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企业内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要建立统一的联盟文化,首先就要保障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联盟其实就是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影响伙伴关系的建立。因此联盟各方应经常进行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联盟的认识,市场方面的信息,管理经验以及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法等。最好是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网络技术,开展B2B的电子商务,使联盟内的各企业建立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互动共享。只有在联盟内建立了通畅的信息渠道,才有可能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和真正的承诺,否则所谓的信任和承诺都只是对合同的顺从。其次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对不同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使各种文化在联盟中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最终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既融合各种文化特点,又有鲜明联盟特征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从而确保联盟成员有一个统一的相互信任的文化基础。

  第三,建立规范的联盟机制。由于在博弈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在联盟中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建立高度的信任和承诺是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一种途径,但同时还应该用完善的联盟制度来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并进一步巩固联盟中的信任和承诺。联盟机制应侧重于提高终止成本和增加成员企业之间的依赖性这两个方面。其中提高终止成本就是要提高退出壁垒,即增加联盟企业的沉没成本以及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增强依赖性是指用明确的制度保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使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继续保存,同时在联盟利益的分配制度上确保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样便更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良好伙伴关系。

  2.形成较为长期稳定的联盟关系。

  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一种面向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组织形态,由于对其成员组织缺乏建立在合资关系或合并关系之上的强有力的行政和经济控制手段,因而容易发生组织成员背叛合作承诺,导致成员间互不信任、信息共享渠道不畅、联盟组织控制成本上升、技术创新效率下降等,造成联盟关系的不稳定。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增长对联盟关系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企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联盟稳定运作上,以追求技术创新能力增长带来的更大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联盟中成员过分注重联盟收益分配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

  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联盟中,联盟成员借助与联盟内其他成员的合作,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企业缺乏的信息和知识,增强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如开展研发人员的交流,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技术讲座、技术论坛、研发头脑风暴会等。技术创新联盟的使命已不单是实现某一项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成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就其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在长远的目标约束下,将更为关注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问题。实践也证明技术创新能力增长是企业加入创新联盟的长远目标,也是企业长久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一个企业加入技术联盟,它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得不到增长,即使它能获得某一次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联盟一旦终止,它所依赖的获得经济收益的渠道也就不复存在,那么,这种联盟注定要失败的。联盟成员通过联盟实现技术创新能力增长的关键是联盟稳定性亏联盟稳定能使成员企业持续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一旦有的成员其技术创新能力得不到理想的增长,就会减少对联盟的投入,最终退出联盟。所以说,成员企业只有在联盟中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保持联盟的稳定性。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玻璃钢在线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