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莲县丁沟村农民田荣耀并不清楚每年他种的甜椒最终会卖到什么地方,但他深知,必须严格遵守企业规定的种植标准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这位40多岁的农民,每年初与县里的一家农产品出口公司签订租种合同后,按照公司制定的生产标准种植甜椒,每季收成后,公司按合同协定价进行收购,加工,最终出口到国外。
“合同规定,必须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否则,收购时质量检测不达标,企业拒绝收购,损失由我们农户承担。”田荣耀说。
在国务院今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宣布,我国将通过3到5年时间,建立既符合中国农业特点,又符合中国消费水平,还能和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分析人士指出,此举表明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自身出口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参照国外的高标准生产,以提供给国外消费者更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近年来,包括日本、欧盟在内的中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国不断提高进口门槛,使中国出口农产品多次被检测出药残超标,部分海外媒体对“中国生产”质疑之声不断,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
农业部对此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农业标准制定起步较晚,水平也不很高,更新速度相对缓慢等,成为掣肘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
同时,我国农业当前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的现状,决定了不可能使所有农业生产者全部按照国际要求进行生产。农业部资料显示:中国有2.4亿农户,他们都是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的供给者。
为确保农产品能够达到进口国要求,2004年,全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山东省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种植操作标准,并通过企业逐步从签约农户向个体农户中推广。
目前,山东省的农业部门已根据主要进口国的农产品进口标准并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出了包括菠菜、大葱、番茄、草莓等在内的16种出口农产品种植标准,其中9种标准有望在今年成为全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标准。
进口商下订单、农户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企业负责出口。在这一模式下,山东目前已有500多万名像田荣耀这样的农民,遵循着这些生产标准,种植或参与农产品收获后的加工,最终通过企业将农产品出口国外。
农业标准研究学者、山东省植保总站副站长李明立说,建立与国外进口标准对接的农业生产标准并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中推广,将使农产品出口更有针对性,有望使中国出口农产品从以往被动应对国外进口高标准变为主动跨越高标准。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表示,农业部准备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定体系,进一步提高标准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