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我国不仅拥有44.8万家各类食品生产企业,而且每年生产加工的食品数量巨大。我国有相当部分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和啤酒等行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而且食品质量安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强食品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必须用新手段新方法解决食品监管问题。
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我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原则,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相互协调,多方联合行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格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使食品生产、加工、消费、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工作,形成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检验监管制度。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保障了对国内、进口食品安全的把关、监管和服务;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形成比较严密、完整的食品监管体系,对出口食品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出口食品的种植养殖基地实行备案管理、疫情疫病监测和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分类管理,对其中高风险的重点出口食品企业实行驻厂检验检疫官制度。在产地和口岸,对出口食品实行法定检验检疫、质量追溯与不合格召回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同时对出口食品企业实行红黑名单制度,网上公布。
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我国政府从2007年8月底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起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推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