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国家标准已相继制定,但在推广力度、标准化水平和范围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健全和改进。
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同高速而全面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极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集装箱在铁路运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这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有的物流企业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自己定义。由于与各处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和物流成本上升,影响了物流的效益和竞争力。
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反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各种标准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
部门分割、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的直接影响。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在各部门间进行很多协调工作。
市场化发育不足。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标准化的真正动力来自于市场而非政府的行政手段。我国的物流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搞物流的企业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企业都是从传统储运公司等转型的中小企业,其操作理念还比较陈旧,技术水平低。由于标准化的普及有赖于产业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这些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具有很大难度。
健全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物流标准的不统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健全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制定标准化体系框架,明确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统一相关行业标准。如统一包装、装卸搬运、仓储、计算机数据传输格式及接口等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
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现行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新型标准;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从而促进现代物流业高效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