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营养强化小麦粉》新标准,突出了营养强化小麦粉的营养性、安全性、适用性及与国际的接轨性,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检测的方便性和企业检测的可行性,是小麦粉标准体系中一个非常有分量的标准。
据国家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狄友清介绍,营养强化小麦粉是采用符合GB 1355《小麦粉》标准要求的小麦粉为原料,按照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营养强化剂品种和使用量,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加工而成的小麦粉。新标准规定了有关定义、营养强化剂和添加剂的使用要求、产品分类和等级划分、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并参照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
狄友清说,新标准对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增白剂的学名是过氧化苯甲酰。采用营养强化的小麦粉是不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因为它对营养成分具有破坏作用。过氧化钙可以在面粉中用,以改善面团的一些筋力。但新标准明确提出不得添加以上两种产品。其他的一些添加剂是按照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来执行的。对一些技术指标也作了要求,如加了矿物质、钙,变成营养强化面粉,灰分会增加,如果按照原有标准,等级从一级就降到二级,因此,在原有小麦粉基础上,灰分指标相应增加了0.27个百分点。此外,在强化面粉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参数,即营养成分添加的时候,它的成分是非常微量的,很多成分是百万分之几,这么微量的东西添加在面粉里,在生产过程中要让这种营养成分充分地混匀,规定均匀度小于或等于10%。还有一个规定,很多营养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如叶酸见光分解、B族维生素在光照和保持高温等情况下会减少,新标准要求营养强化剂在保质期内,其标称值的,损失率不应在于20%,而且实测含量应该在GB 14880规定的范围。在标注方面,新标准规定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标注产品的类别、质量等级,同时在标签上要注明“营养强化小麦粉”的字样,同时约定产品的保质期不得低于3个月。
为什么要对小麦粉进行强化?狄友清认为,从目前来说,对小麦粉进行强化非常经济、有效、安全。强化的目的是补充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营养成分的损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营养,甚至也有一部分回归自然,因此,在小麦粉中添加人体缺乏的营养成分和微量营养素就很有必要。国际上一些成功的案例为我国强化面粉的大面积推广、标准的出台及整体运行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表示,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对食品基本原料的微量营养素强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项标准的正式实施是我国推行食物强化工作的新起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和对广大群众营养健康的关怀,也标志着我国以大宗食品原料为载体的食物强化将会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为了更好地贯彻这项新标准,应大力宣传小麦粉营养强化对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群众乐于接受和食用营养强化食物。通过宣传,改变很多人“米面越精白越好”的错误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不单纯注重食品的“色香味”,更强调“膳食平衡、合理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营养强化食物。
对于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一些龙头食品企业持积极态度。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新表示,作为全国首家生产营养强化面粉的大型企业,将积极努力地执行新标准。古船也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体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同时古船也倡导全国范围内的规模面粉企业积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强健国民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6%~18%。小麦粉和稻米一样,是我国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一种基本的食用原料。据统计,全国入统的小麦粉加工企业是3159个,全年生产加工能力是9473.2万吨,100吨以上的企业2014个,占63.8%,100到200吨的企业是603个,占19.1%,200到400吨的企业有371个,占11.7%,400到1000吨的企业是136个,占4.3%,1000吨以上企业有35个,占1.1%。2006年总产量是4345.8万吨,其中特一粉等级是1871.7万吨,占43.1%;特二粉是1250.6万吨,占28.8%;标准粉是456.8万吨,占10.5%;专用小麦粉是512万吨,占11.8%;还有一部分是营养强化面粉。入统小麦粉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918.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25.2亿元,出口交货值6.3亿元。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在全国逐步推广营养强化小麦粉的基本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营养,关注健康,生产厂家开始重视营养强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