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对手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2007年全球数字家庭市场市值高达1026亿美元,中国也有1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在3C协同应用趋势日渐明显的情况下,这个还处于高速增长期的领域吸引了多家国内外标准厂商角逐。但就目前而言,由海尔发起成立的E家佳显然是闪联最大的麻烦。
调查资料显示,尽管这两大标准对数字家庭的定义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技术也有区别,但却殊途同归:通过无线协议将电脑、电视等家电连接到一个中央系统上。2005年6月,信产部同时批准它们为推荐性行业标准。随后,二者开始冲击国际标准,并在此期间“摩擦起火”。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惯例,任何方案成为国际标准,必须经过新工作项目(NWIP)、委员会草案(CD)、最终委员会草案(FCD)、国际标准草案(DIS)、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和国际标准(IS)6个阶段。2006年9月,E家佳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新项目提案因“与已批准的提案有太多重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下属机构)分管信息技术的25分委会(下称“SC25”)的会议上被否决。与此同时,闪联标准却顺利过关。2007年3月,闪联再次通过委员会草稿阶段,E家佳此时还在为争取更多支持而四处奔走。也是在那时,E家佳总工程师王钢把第一阶段的失利归因于西门子因素(王钢语:SC25共有25张投票权,中国、美国、日本只有一票,而受西门子影响的欧洲则有10多票),认为这次经历与2004年日本的Echonet提案和2006年的美国标准遇挫如出一辙,都因为触动了西门子主导的欧洲标准联盟利益而遭到阻挠。“我们将通过兼容各家标准的方式,来推动自己的国标进程。”王钢说。
2007年5月初,E家佳宣布向国际电工组织申报能够兼容其他家庭网络协议的新国际标准。面对势在必得的对手,闪联也在同月12日突然宣布加快国标提案的进程。在组织内部,将原本需至少4个月的讨论时间缩短为一周,直接进入最终委员会草案投票流程。
“闪联无惧于E家佳,我们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有闪联内部人士事后透露,自2007年2月底被国标委列为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国家标准后,同年3月14日,飞利浦正式成为闪联推广会员,它使闪联外企成员比例达到24%,标志着闪联国际化特征的加强。
2007年11月20日,在美国、日本等国的支持下,闪联以75%的赞成票数在最新一轮的FCD投票中险胜过关,“成为全球3C协同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几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