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和培育下,我国资源节约产品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资源节约产品认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各行各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能耗“老虎”节食瘦身,如何让认证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践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资源节约与产品认证对接的魅力。
目前,我国已对用电产品包括家用电器、照明器具、信息办公设备、机电产品、电力设备、建筑材料等开展了节能认证,已向近400家企业的约4000个型号的产品颁发了节能产品认证证书,获证企业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照明器具、办公设备等领域。
而呼声已久的节水产品认证,已涉及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市节水,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领域。目前共约有150多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节水产品认证证书,大部分获证产品为城镇生活用水产品。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还针对可再生能源产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设备和太阳能光伏产品等开展认证,并在生物柴油等新能源产品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技术研究工作,汽车产品的节能环保认证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
资源节约产品认证得到社会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据统计,自1999年开展家用电冰箱节能认证以来,仅该项节能认证制度已经累计为全社会节约能源超过12亿千瓦时,节省能源费用超过5亿元;而2006年1月起开始实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认证,获证产品去年为我国节约能源超过50亿千瓦时。
尽管我国资源节约产品认证发展迅速,但是,专家指出,由于缺乏系统的认证发展战略,我国在资源节约产品认证方面的整体规划有待健全,在资源节约产品认证工作的一些重要环节,如认证产品开发、认证模式研究、激励机制研究、认证体系规划等方面投入不够,资源节约产品认证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目前在有些领域,多家机构开展类似的认证,但技术规范不尽一致,测试结果可比性差,认证标志各异,存在盲目竞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认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部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领域已经开展了产品认证工作,但在节气、节煤、节材、建筑节能、工农业节电、工农业节水等领域的认证工作尚需进一步开展,有些领域的认证和检测能力有待强筋健骨。
部分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志在政府、企业、使用方等层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和接受,有的标志还在政府采信政策中得到了认可,但综合而言,认证结果的采信和宣传推动工作还很不够。这不仅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正面引导和推动,尽快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更多地利用和采信认证结果,还需要相关认证机构在提高认证质量的同时,使采购方选购产品时更多地关注认证标志。
随着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资源节约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资源节约潜力巨大。
例如,我国的主要耗能设备如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北方地区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2005年,我国每万元GDP用水量为309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1/2;多数城市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率高达20%以上。
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产品认证,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和消费模式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是缓解资源约束的迫切需要,也是引导和规范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专家指出,资源节约产品认证涉及的领域宽,部门多,影响面大。要通过国家对认证工作的统一管理,将国家认监委推行的认证制度与国务院资源节约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的资源节约政策和指标进行有效衔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同时要通过各有关方面充分协调合作、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发挥各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共同推进资源节约产品认证工作。预计到2010年,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源节约产品认证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认证实施、监管机制,基本满足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