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标准化工作滞后,加入世贸组织后,有相当一部分市场将处于几乎不设防状态,这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技术标准以及世贸组织TBT协定中所确定的有关技术标准原则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已经到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时候。
技术标准竞争三大态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发达国家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加大力度进行标准化战略研究,试图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
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9年,欧盟就提出了《欧洲标准化的作用》的报告。不仅强调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欧洲标准化系统,并将该系统的参加国从19个增加至25个,还特别指出要继续对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气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给予财政支持,以支持形成欧洲的单一市场,增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国际标准化中形成欧洲统一的地位,并通过制定以欧洲标准(EN标准)为基础的国际标准,争取欧洲的技术扩展到全世界。而作为世界标准化大国的美国,在欧洲标准化战略的强大压力下,也于2000年9月发表了“美国国家标准化战略”。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最近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包括加强国际化标准的战略和环境资源、信息、电气、医疗、劳动、材料、土建、运输、机械等27个领域的标准化战略等内容的“标准化战略”报告,并针对27个专业领域又制定出4个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反映消费者(尤其是老人、残疾人观点)的标准以及制造及产业基础技术的标准。
纵观各国在技术标准上的竞争,不难看出以下趋势:
——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已经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正在更多地变成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壁垒,即所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
——技术标准与专利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在传统产业里,技术更迭缓慢,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互换和通用性,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分离。而今天,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在国外出现一种新的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典型例子是美国高通公司,由于它在CDMA领域拥有1400多项专利,并使相关的标准成为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现在这家公司如日中天。
——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传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往往是标准先行,这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有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业化前,有关标准之战就已如火如荼。关于高新技术标准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未来产品、未来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正因为如此,技术标准不仅在产品领域受到青睐,而且已经成为抢占服务产业制高点的有力手段之一。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国际标准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事实标准。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虽然没有成为国际标准,但事实上得到世界公认,并且“赢者通吃”。事实标准的出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新特点。
我国的“弱势”地位
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咄咄逼人之势相比,我国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仍处“弱势”地位。
首先表现在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9278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仅8387项,采标率为43.5%。而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更是寥寥无几。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尤其如此,除了在中文编码、VCD和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有少量标准被纳入国际标准外,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外或国际标准,受制于人。
其二,标准制定与科学研究脱节。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目前标准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的研究严重脱节,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定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众所周知,标准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写出来的,而是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生产实验和分析测试,所以这种脱节不仅造成标准水平低而且导致标准滞后,已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不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现有技术委员会187个、分技术委员会552个。我国仅承担其中1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5个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而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SO/IEC JTCI)所属的17个分技术委员会中,就负责6个秘书处的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举办的各种会议,中国代表参加的远不如外国多。有时国内虽然派人去,但由于语言原因或不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也只能当配角。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对技术信息、标准信息和市场前景的了解与掌握。
最后,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也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的提高。美国政府每年仅对美国标准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拨款就达7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对标准修订的经费投入少得可怜。2000年以前,财政部每年只安排标准补助费2400万元。2001年,财政部标准补助费虽然增加到6600多万元,但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掌握游戏规则
技术标准说到底是一种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得天下。通常情况下,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竟争力。所以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技术标准工作,尤其是在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作为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怎样研究制定我国人世后的技术标准战略呢?
一是要全面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尽快采用。
二是要充分利用TBT协定中的有限干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体系。将一些我国企业能够达到而外国企业难于达到的或我国国情特有的技术指标制定成国家标准,从而构筑一道非关税壁垒,合理保护民族工业。这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例如美国为限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美国,在技术标准中增加了对包装木材含虫卵量的要求。
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有利于将我国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
四是要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标准规则,业务强、外语好的复合型人才。
特别是要加强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标准是当今世界技术标准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我们在大多数传统工业领域已经失去了左右国际标准的机会。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重新洗牌的机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尚有许多标准的空白地。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已具备与国外一搏的实力。
标准的基础是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我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标准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在电子信息、基因工程、电动汽车、磁悬浮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支撑产业的标准群;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以及中药、中文信息处理等有中国特点的产业,选择一些我们能做到、国外难以做到的技术指标,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