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能说到做到的人是一个可靠、可信赖的人。同样,在质量管理范畴内,一台仪器设备,当它按照当初的设计要求达到人们的使用要求时,它就是可靠的;而当它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时,它就是不可靠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可靠性就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中国企业可靠性能力如何?现状怎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结合一些行业可靠性工作实际,综合报道了这方面的情况。
现状:标准接口不均衡
汽车的“五脏六腑”由不同的配件集成,多个合格零件安装在一起,有的零件可能就会“怠工”,整车就不一定可靠了,因此要解决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但现状是,对于汽车故障模式没有统一的界定和评定方法。
“三峡工程下掩埋了上万多件监控仪器,如果这些仪器的可靠性较差,维修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甚至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仅仅用合格率来描述其质量状况是远远不够的,不解决可靠性问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三峡工程。”站在高高的三峡大坝上,俯视咆哮而出流向下游的江水,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曾讲过的这番话,更能体现出产品可靠性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深刻意义。
1985年,数控机床,这些有代表性的数字和实物记载了中国机械工业迈向可靠性研究的历史和方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人介绍,如今,他们虽然已在部分机械零部件可靠性实验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可靠性参数和国际不接轨、大型成套产品强制性试验进展缓慢、可操作的可靠性指标难以确定、整个系统缺少认定合格产品可靠性的标准等诸多问题。
比如说,一个零部件是合格的,多个零部件安装在一起,有的零部件可能就会“怠工”,整套产品就不一定可靠了。可靠性和合格率是两个概念,因此要解决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陆燕荪说,系统和单件产品的可靠性问题的特点不同,单件产品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设计,系统主要取决于单件产品集成时的可靠性问题。
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集成产品,它的“五脏六腑”,包括“胳膊、腿”,都是由不同的配件厂生产提供,虽然当初的设计符合组装要求,但对于不同的汽车厂,组合后的汽车可靠性也会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后来一些缺陷产品召回的原因。但哪些方面是不可靠的?对于汽车故障模式,没有统一的界定和评定方法。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用在一台机器上的一个1厘米的螺丝钉,甲厂说“合适,可靠”,乙厂说“凑合用”。海信集团江浩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可靠性评价标准,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改进就无从谈起。
除了以上的技术问题,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张志龙介绍,一是缺乏可靠性专门人才,二是缺乏可靠性管理的相关体系、标准和过程方法,三是缺乏可靠性评定的权威部门。
即使是在可靠性工作扎实的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中国一航301所多年从事可靠性试验的专业人员,祝耀昌认为航空航天工业同时要注意准确界定环境问题和可靠性问题,因为目前我国机械、机电、光电产品还没有相关的环境筛选标准。
经验:借鉴军工管理方式
可靠性是表明某一产品好使、好用最重要的标志,是企业系统各个生产环节共同追求的目标,参照军工企业首件必检、归零管理、高强度实验等可靠性管理方法,许多企业做了大量的有用功。
如果家庭主妇不在家,全自动洗衣机同样可以按照设计时设定的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工”。如今,千家万户已经享受到这样的可靠性产品带来的方便。
“整体上可靠性水平不错,问题是不同的企业、大小型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负责人这样评价目前家用电器的可靠性水平。
其实,家用电器的可靠性工作也是在借鉴我国军用、航空航天等行业可靠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祝耀昌介绍,航空航天可靠性工作基础好,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技术培训和应用普及。
“比如军工企业的首件必检制度、归零管理、特殊环境高强度实验等,许多企业参照这样的管理方法,实施了把初始故障尽量消除在出厂前、加强实验和现场两个环节的管理方法,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可靠性研究中心主任李良巧说。
机械工业一直走在可靠性工作的前列。可靠性推进工作小组是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常设机构,目前该小组已指导行业内的可靠性工作由元器件、部件、总成、整机的可靠性研究向成套设备的可靠性研究进行,并在实践中采用顺向和逆向思维解决可靠性问题,即主动收集数据和针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可靠性是实物质量的最重要标志,是企业系统各个环节的共同目标,因此建立可靠性信息库,定期发布可靠性的评估信息和相关数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陆燕荪说,在这方面,中国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中心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每年定期发布电力行业的故障频率、故障部位和故障模式等有关信息,促进了行业可靠性水平的提升。
建议:期待政府发力
可靠性工作初期还需要政府的引导,通过国家标准、总体规划,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后期可以依赖市场手段整体推进。
2007年12月12日,受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的委托,中国质量协会邀请了部分可靠性管理专家座谈。与会者发言热烈,讨论深入。“整合行业相关标准,尽快出台国家标准”成为专家们建议的重点。
解放军企业质量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可靠性工作的推进,初期阶段还需要政府的引导推动,后期可以依赖市场手段。他们建议政府部门要制定可靠性工作总体规划,协调不同行业的可靠性工作,并制定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总结提炼可靠性管理的共性问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例如组织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交流指导,统一协调实验室资源,设立国家级的可靠性数据库等。
对于涉及行业较多的产品,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从事可靠性工作的李建维等人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可进行可靠性分类调查,摸清情况;筛选适宜行业,进行可靠性项目试点;进行国内外可靠性指标的对比;对用户进行宣传教育。
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介绍,作为全国性质量专业组织,中国质协目前已经开展并将继续进行重点行业和企业可靠性管理现状调查,并将大力推动可靠性技术的推广和可靠性人才的培养及交流。
自称“同可靠性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良巧认为,政府有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可靠性工作的责任,如建立可靠性概念,引导企业由基于统计的可靠性研究向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研究转变。
“企业不懂可靠性,并不意味着生产不出可靠的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和故障作斗争、不断地改善达到产品的可靠。但是,这种方法是依靠较大的资源、时间、资金的投入来取得的。”李良巧说,企业可以通过训练设计人员、培养专门人才、重视数据收集,结合自身的产品和管理特点,有分析地采用不同方法来推进可靠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