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质监局2007年承担的徐汇区人民政府两项实事项目之一——对现有90台15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评估,于去年底顺利完成。
这个项目是该局在连续两年调查研究基础上,主动向辖区政府提出承办的,是他们实现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下移、监管服务前移、变事后监管为事先服务工作方式的重大探索与实践。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在一天天地“长高”,电梯逐年增加。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各类在用电梯总量已达8.38万台,其中,乘客电梯约占70%,平均客流量约为每天325人次/台,全市每天运送乘客高达1900万人次。预计到十一五末,上海市各类电梯拥有量将达12万台。其中,全市15年以上老旧电梯总量将达1.2万台以上。据上海市110统计,2006年全年共接到有关电梯故障求救电话900多次(不包括275家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统计的各类电梯故障)。导致电梯发生故障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使用年限长、整机和部件老化是造成电梯困人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了市民正常的出行,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社区安定的焦点、政府安全监察的难点。
由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上海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对电梯报废没有明确规定,造成许多电梯带病运行,安全隐患很大。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必须监管关口前移,实施以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大小来分类分级监管。徐汇区质监局率先依托技术机构,对区域内老旧居民住宅中的电梯试点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该局在2006年对其中的6台先期开展了试点评估,2007年对90台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
对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就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潜在的影响电梯系统运行安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分析、定量检测和趋势预测,确定危险源的数目和分布、引起故障的概率以及故障的严重程度,从而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电梯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TS 14798-2006《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以指导电梯风险评价工作。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引入风险评价技术,已经得到我国有关方面的重视。徐汇区质监局以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为技术支撑,组织专家对全区90台老旧住宅电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体检,将影响电梯系统安全的部件和因素划分为20个方面,包括曳引机、控制柜、曳引钢丝绳、轿厢、层门、井道部件、运行性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的定性分析方式,对风险严重程度、风险发生频率进行评定,以此确定电梯的风险类别(风险等级),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
该局首先与上海市特检院、徐汇区房地局及各有关街道进行沟通和研究,拟定工作方案。成立由局长王雪芬和市特检院副院长梅水麟为组长、由区房地局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方案进行各方认可。在实施阶段,主要采取了分街道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每个街道评估开始前,都要召开动员会,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
对90台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共查出1181个设备不符合项目,有属于设备磨损、偏差产生的,这类问题必须逐步通过大修、改造、更新等措施才能予以解决;有属于不符合现有标准的,只需投入少量经费就能解决;有属于维修保养不到位的,需要电梯使用单位重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提高维修保养技能予以解决。评估结果,提出了6台更新、5台改造、72台大修、7台一般修理的意见。
评估结束后,该局又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把关,并移交区房地局,做到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达标的顺利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