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网络峰会”上,与会各行业的知名企业家对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制造”的遭遇进行了一次总结性的集体反思,并再度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与出路进行了探讨。不过,对于目前一些人认为的“国内标准低于出口标准”这一观点,有些与会的企业家尚不能理性看待。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现实差异有关,换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国内标准尚未很好地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
然而,不管是“差异”还是“不接轨”,这种情况在逻辑上和事实上都并不必然表明“国内标准低于出口标准”。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公布的7月和8月入境不合格产品信息中,美国宝洁的品客薯片和百事的乐事薯片因食品添加剂溴酸钾超标而登上黑名单。这两大品牌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标准与欧美市场标准存在差异”,其所谓的“差异”,只不过是对其采用的标准低于中国标准的婉转说法。世界卫生组织几年前就已建议禁止使用溴酸钾,我国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但在美国和日本,溴酸钾仍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到产品当中。很明显,国内标准并不总是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而后者也并不总是比我们更严格。
事实上,国际贸易间因标准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纠葛和冲突,远非标准高低这么简单。欧盟“统一大市场”刚刚开放时,各成员国之间曾发生过通过采取临时修改产品技术标准的手段以赶走他国产品保住本国产品市场份额的现象。比如,英国的糖果和美国的果汁对法国市场造成了很大威胁,法国人便规定糖果中不得含有红色食用色素的成分,这就让基本上都是红色的英国糖果进不来了;而在新的果汁标准中又规定不得含有葡萄糖和蔗糖成分,这就把美国的果汁产品赶了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标准背后隐藏着极其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针对出口国抬高标准门槛的行为更使所谓的“高标准”蜕变为一个经不起追问的借口。
在以金融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生产经营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以主导国的地位掌握了制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而发展中国家处于非主导国地位,却要遵守和执行这些“游戏规则”,在贸易中必然处于被动。标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同样因“游戏规则”的作用具有了两重性,不仅有正面效应,而且有负面效应。中国的无线上网技术标准WAPI近来多次冲击ISO国际标准失利,让我们看到了非技术因素的巨大作用。美国方面曾有人攻击中国的标准无法准确地用英文描述,这被国内舆论视为无稽之谈。事实上,在国际标准方面,语言问题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正是语言问题,影响了我们的国际交流,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人成为国际组织主导人物的能力,发言权在双重意义上被削弱了。而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制造”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不断遇到麻烦,尤其2007年这种不利形势出现人为因素的放大,正是国际标准“负面效应”的一次集中呈现。
当然,看清国际标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其合理性和积极性,更不表示我们要放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努力,毕竟,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标准国际化的趋势任何人都难以抗拒,“中国制造”惟一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理性地看待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想方设法不断减少差异。如果低于其标准,当然必须要迎头赶上,如果要想使自己的标准成为国际上的权威标准,则必须按一定的国际惯例和程序办事,要懂得国际标准背后的“潜规则”,该竞争时一定要竞争,当妥协时也要学会妥协。我们应该注意吸收国际交流的各种经验,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和机智、聪明的方式采用国际标准,并加入到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