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1)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大家知道,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这个命题不论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而言,还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改革开放成就与发展模式反思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增长、企业竞争力提高、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回到“以人为本”方面而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我更多想讲的是问题。现在我具体讲几个与技术创新等有关的问题。

  一是DVD付费。在2001年《中美知识产权双边协议》签定后,第二天,在荷兰鹿特丹港,就有深圳先科公司生产的DVD被查扣。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或者跟美国有直接双边协议之前,人家可能也没有直接约束我们的办法,但是既然签约了,采用了他们的核心产品,就必须技术付费。因此,谈判的结果是给3C联盟付费,每台DVD9美元,给6C联盟每台DVD付6美元。最近美国贸易委员会还在就DVD问题进行讨论,谈判中讨论是否多追加每台3美元。到现在为止,DVD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这是非常典型的事件,可以看出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或者对产业生存竞争能力的影响。

  二是GSM手机标准。GSM标准是欧洲人出的标准。我们采用GSM标准就救活了诺基亚。本来诺基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不强的,企业已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中国市场一开放,表现为采用标准的开放,马上就救活了诺基亚。

  中国人现在下决心上自己的数字电视,这是对WTO规则深层思考的结果。WTO规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垄断,包括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等,但是WTO偏偏保护以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技术垄断。因此,掌握标准的人,就掌握了话语权,实际上也就掌握了市场。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要出台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
 

  再来看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了很强竞争力。但是在我们的产业技术发展背后,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我们可以以彩电为例。当年,我们在全国布下120多条生产线的时候,突然发现,彩电的关键零部件是彩管,因此再引进彩管生产线;当我们把彩管生产线布得差不多了,突然发现电子枪技术是关键;当我们把电子枪技术也引进之后,电视机已经背投化了;当我们再引进背投技术时,电视机已经平板化,即液晶化、等离子化了……这个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背后的成本非常高。现在中国电视机发展很快,全球范围内,30%的电视机是中国人生产的,但是在产业进步背后,所花费的成本之高也是惊人的。

  2、大国经济要求自主创新

  中国是一个发展、转轨、开放经济中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前年媒体曾经有过一场争论,讨论“四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飞机是否值得?”从经济学观点看,或者从整个国家的进步、发展意义上讲,毫无疑问,“四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飞机”还是要换。因为我们首先要参与分工,找到在分工关系中自己的位置,在“看懂”、“学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在加入世界市场分工体系的时候,只能从产业链的末端切入,然后朝产业链高端爬升。也就是在学习型创新的基础上,再走向自主创新。从企业行为上讲,首先是跟着巨人走,然后是与巨人并肩走,再到踩着巨人肩膀走的过程。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实际上,做四亿条裤子,只是简单地拿点加工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没有品牌。我们只能在“看懂”和“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

  对我们国家而言,研发投入还严重不足。2006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367亿元,占GDP的1.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经过30年的引进后还是一味引进,如此的发展方式值得深思。在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上,外国大公司的比例可能是5%乃至8%。当然中国也有好的企业,比如华为,其规定企业的科研开发费用不得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8%,而实际上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药监局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