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也是“全球制造”,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中国制造”体现了世界各国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互利合作,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
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走遍世界各个角落,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彼岸的美国家庭主妇萨拉·庞吉奥妮从2005年起进行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试验:在一年中不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庞吉奥妮因此遇到种种麻烦:咖啡机坏了就没买新的,因为其他地方产的太贵;榨汁机坏了没法修理,否则必须使用中国产的刀片;喜欢做木工的丈夫再也买不到工具,因为工具都是中国产的。曾经当过记者的庞吉奥妮将这段经历著书出版,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制造”,尽管美国人仍然可以活下来,但会活得麻烦很多,也昂贵很多。
中国制造给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一员,我愿就这个问题坦诚地谈谈看法。
我认为,“中国制造”也是“全球制造”,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中国制造”体现了世界各国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互利合作,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求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熟练劳动力资源,以及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能够给世界各国生产大到万吨油轮、小到皮鞋衬衫等各种产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吸引了世界各国企业投资,并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在全球产业链的一环——制造环节上充当了世界工厂的角色。据统计,中国内地共有39万家外资企业安营扎寨,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从中国出口到国际上的产品58%以上都是由在华外资企业出口,是中国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就是全球制造。因此中国制造的质量如何,不仅仅关系中国企业,也关系产业链条上的各国企业,需要相关的各国企业和机构共同担负起对全球消费者的责任;中国制造的形象,代表了产业链各国企业的国际形象;而中国制造的未来如何,不仅仅影响中国经济,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种种转嫁责任、夸大中国制造质量问题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由此导致很多国家的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质量的误解。举个例子,去年美国某玩具公司多次宣布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并将质量安全责任归咎于中国制造商。但是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教授巴布吉和安大略大学教授比米什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玩具商1988年以来的550次召回事件中,76%是因为美国玩具商的设计问题所致。欧盟委员会消费产品专家斯特凡诺·索罗日前也明确表示,美国品牌公司应对其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因为尽管这些具有安全隐患的玩具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但设计缺陷却是造成这些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
这个事件并非个案。实际上,中国制造有50%以上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的。在国际水平分工与协作越来越紧密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更代表了世界各国企业的研发、设计水平。如果片面看待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将问题归咎于中国企业,或者夸大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
实际上,我和我所了解的中国企业界朋友对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来都是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TCL一直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建立了与国际同步的六西格玛质量控制体系,并恪守RoHS、ISO9001等各项国际标准。为保证产品各项质量标准与国际同步,TCL产品认证实验室先后获得了美国、德国、英国等国际认证机构的认可。在我看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可能丧失一批订单、少做几百万元生意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对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家长和孩子负责,对自己的诚信和声誉负责的问题。事实上,不管是孩子的玩具,还是关于消费者健康的食品,中国制造的质量丝毫不比其他国家逊色。
中国有句古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尽管目前中国制造遭到的不少质疑都是转嫁责任、夸大其词,但我和我的中国企业界朋友仍然会以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去倾听。中国企业从来就不是逐利的企业,2006年TCL在欧洲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尽管重组的方式很多,而且用破产的方式赔付员工的成本要低些,但是TCL并未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选择了业务模式的转型。为什么?因为这种处置方式对社会是负责任的,对员工是有利的。我们为被解雇员工额外提供了再就业咨询服务,专门聘请一家咨询公司为他们提供信息、训练,重新找到工作。尽管上述这些都不是法律要求的,而且我们自己承担的花费也不少,但维护了TCL的品牌,也为中国企业、为中国树立了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