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1年实施中国名牌战略以来,已在346类产品中产生了1957个中国名牌产品,涉及我国许多重要行业。这些名牌产品在促进行业、企业良性发展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各行业通过实施名牌培育工程,增强了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加快了各个行业产业结构、出口结构的调整力度,使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倾斜,各个行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日益增强,树立了中国制造的新形象。
下面这组报道对部分行业在名牌战略推动下的进步,做了专门介绍。
钢铁: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
钢铁行业是从2005年参与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在十余类产品中产生了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名牌战略的实施,对钢铁行业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平均增幅、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行业效益水平逐月提高上。以2006年我国进出口钢铁为例,我国当年净出口钢铁5480万吨,增长了89.6%;进口钢铁2006万吨,减少了30.3%,而减少的进口量中大多数是名牌产品,或是列入培育中国名牌产品的钢种。我国钢铁产品已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钢铁行业在名牌的宣传、培育、辅导中,着力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从而增强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不但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而且还大大促进了产品升级。比如鞍钢牌铁路用钢轨获得中国名牌后,在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线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调动了企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了更多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冶金行业产品,全部是以自有品牌出口的。太钢不锈钢、济钢锅炉板等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全球首位。
四是促进了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大批中国名牌产品的推出,引导了消费,为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钢热轧H型钢投产以来,已先后生产出高度100~800mm的国标H型钢76个规格、美标67个规格、英标33个规格的H型钢产品,并成功开发了铁道车辆专用钢、海洋石油平台用钢、耐火钢等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均获得了行业协会或省级科技进步奖,而且投放市场后,凭借优异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同和称赞,打破了我国热轧H型钢单纯依赖进口的局面。
石油化工:整体水平提高
名牌战略的实施,对石油和化学工业促进作用明显。
首先,促进了行业发展,提高了行业整体水平,推进了企业进步。以磷肥为例,该行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特点:一是产量快速增长。从2004年起,我国磷肥产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二是产品结构大为改善。2006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35.4%上升到2006年的67.8%。三是磷肥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2000年以前,我国农业所需的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主要依靠进口。2006年磷酸二铵进口量从2000年的360万吨减少到144万吨;出口量从20.4万吨增加到78.6万吨。四是龙头企业进步和带动作用明显。如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生产的宏福牌磷酸二铵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后,年生产能力从6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0.5%增长到2006年的8%(不含出口);产品质量从过去的优等品率40%提高到95%以上。
其次,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活性染料生产企业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在创名牌产品过程中加快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2006年该公司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国家人事部审核通过,同时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使公司的科研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其中,由该公司开发的焦化苯项目,使焦化苯用途得到了质的突破,解决了国内几十年攻关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中间体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名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市场占有率提高,与国外著名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大为增强。
磷肥行业在实施名牌战略前,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等产品共有数百个品牌,有的企业一家就有几个商标。众多经销商及农民在繁多的品牌面前,无所适从。一些生产厂对品牌的重要性也不很清楚,一个商标销售不好了,就换另一个商标销售。推进名牌战略后,企业提高了品牌意识,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加了广告投入,并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品牌和企业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购买磷肥的放心程度也大为改善。而产品质量的提高使经销商和农民对国产磷肥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国产磷肥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76.5%上升到2006年的91.5%,并在价格上缩短了与进口磷肥的差距,产品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过去磷酸二铵的价格与进口的差距在300~500元/吨,目前逐步缩小到200~400元/吨。贵州宏福出口到越南的磷酸二铵价格与美国磷酸二铵差不多,有时还高于美国。
机械:走向世界步伐加快
机械工业是代表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水平的重要领域,“十一五”期间更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机械工业名牌战略通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深受用户满意和市场信赖的国家级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为提高行业产品质量,增强行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促进了行业在调整中发展。自2001年推行名牌战略以来,全行业和企业加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品牌建设意识不断提高,加快了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如低压电器在进入中国名牌评价后,行业技术水准大幅提高,业内中国名牌产品在我国诸多重点工程项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顺利和安全性。
二是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宣传名牌,巩固名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趋强。卫华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卫华牌桥、门式起重机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后,产品销售量一路走高。2007年3月,该公司获订单达两亿多元。
三是推进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名牌战略的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产品类别的数量超过同行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其品牌也聚集了不少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如中联POWERMOLE、湖机、浦沅、中标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产品(泵车系列)、路面机械产品与起重机械产品随着进入欧洲市场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其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
纺织:规模与质量大幅提高
中国纺织工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了纺织工业名牌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也给我国纺织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纺织规模最大、加工质量与水平最高的国家。
“十五”期间,是我国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5年,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纺织工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行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
经过共同努力,我国纺织行业已产生了一大批中国名牌产品。在争创名牌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规模、产品内在品质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被市场不断认可,并因此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纺织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2006年为例,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3.94万户,比2005年净增了3444户,增长了9.57%。销售产值达到24497.7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60%。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19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33%;工业增加值达634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2.09%。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纱、布、服装、化纤产量分别为1722.24万吨、437.87亿米、170亿件、2025.4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19.86%、14.84%、11.86%和12.94%。同时,大类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4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出口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发生变化,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出口逐渐向高附加值发展。全年一般贸易出口额达1058.8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9.26%,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到72%,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出口产品一般贸易比重水平(42.96%)29.03个百分点。纺织上中下游产业链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出口产品附加值的逐渐增加,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价格指数不断提高。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分别比2005年同期提高了2.93%、14.57%。
建材:技术进步提速
2003年以来,中国建材行业先后参与了汽车玻璃、浮法玻璃、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及无碱短切原丝毡、陶瓷片密封水嘴、纸面石膏板、玻璃钢管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铝塑复合板、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等建材类产品的中国名牌评价,并在全行业培育发展了几十个中国名牌产品。
名牌战略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行业发展,提高了行业竞争力。目前,全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整体质量状况、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及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名牌争创对行业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如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建省南安市建筑陶瓷和水嘴产业占地方经济的比重分别为30%和20%以上。
二是加快了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普遍提高。2006年本行业大多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新产品产销率都高于非名牌企业。
三是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名牌产品比其他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更好的售后服务和良好的信誉,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普遍较高,有力地促进了全行业优势企业的成长。
四是扩大了全行业的影响。名牌产品覆盖了全行业大部分主要产品和重点企业,不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不少产品在国际都有较高知名度,对提高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着重要作用。
以玻璃纤维行业为例,名牌战略的实施已成为该行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助推剂。2005年,该行业产品销售总额达223.3亿元,增长了32.2%;产品出口总额8.59亿美元,增长了34.37%。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2005年产品出口率占60%以上,企业利润占行业总利润40%,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食品:健康有序发展
自2001年我国在食品行业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以来,随着名牌推进工作的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食品企业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以及争创中国名牌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国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首先,名牌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快速地增长。自2001年起,我国食品工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参加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的主要产品发展尤为迅速。
其次,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我国名牌食品生产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几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即市场细分的需求。2005年,我国粮食加工业中特等米和标一米占大米总产量的92%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液体乳产量占乳制品的产量由2000年的60%提高到91%以。
第三,促进了我国食品企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实施名牌战略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食品企业发展壮大,成长起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名优产品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第四,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近几年来,中国名牌食品生产企业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新的贡献,也因此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国家通过实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对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果蔬加工以及特色资源加工等五大行业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
第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企业集群式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中国名牌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如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