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尤其是质监部门如何转变固有观念,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塑造地方优良产品形象,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目前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这里,我们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探讨中小城市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邯郸市地处冀晋鲁豫四省交界处,目前,全市有162家企业的311种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有7个县(市)分获国家、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县称号,涉县花椒、核桃和魏县鸭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加强组织引导,强力推进质量工作有效开展。我们认为,抓好质量工作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在邯郸市,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质量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推进措施。一是把培育争创名牌目标纳入《邯郸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做好企业抓质量、创名牌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大对名牌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企业扩张、产品开发、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对为邯郸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荣获省以上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和产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其中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20万元,对获得河北省名牌产品或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奖励10万元,有力调动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三是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深入企业进行指导帮助,积极引导企业以名牌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能力,扩大名牌效应,促进资源向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聚集,提高名优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企业是主体。企业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大力的市场开拓和精心的培育保护,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我们认为应该注重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市场,搞好产品定位;二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对传统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对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生产加工项目适时调整,大力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和地方特色的产品;三是加强质量认证和采标工作,企业通过加强名牌、免检、QS标志、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等工作,提高了自身质量意识,强化对新上项目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自我约束;四是加大品牌经营力度,树立现代企业新形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邯郸企业独有的品牌文化和诚信体系;五是建立和完善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对管理人员的质量培训,增强决策层的质量意识,提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各级部门履职到位,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外部竞争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管理, “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建设效能型、服务型政府。各职能部门坚持打扶并举,对违法违规企业按照“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质量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大对合法经营企业和名优产品的保护力度;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维护《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权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质量监管网络建设,使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在工作中逐步形成“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质量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实现品牌效应。各级各部门应该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注重政策引导、责任分工明确、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发挥质监部门牵头作用,积极组织、协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抓源头、抓基础做起,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落实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红黑榜”制度。完善质监、农业、工商、卫生、商务、公安等部门之间的联合打假机制,对重大疑难案件挂牌督办,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通过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放心乡镇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通过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已经列入电子监管网推广计划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推广和应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全力打造“邯郸制造”的良好形象。
(作者为河北省邯郸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