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信息产业始终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理念应运而生,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其中,围绕信息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在信息产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协调各方,进行了大量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管理功不可没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各运营商纷纷进行战略转型,互联网技术、TD-SCDMA、光纤到户和IPTV等成为下阶段产业发展的热点。新技术和应用的出现需要完善的标准为其产业链的成熟提供支撑,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标准化研究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信息产业部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标准管理和标准化研究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地以标准化组织为平台开展通信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目前已经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标准化组织为平台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整合了各方力量,使更多的单位能参与到通信的标准化工作中来,为我国通信的标准化工作增添了活力。TD-SCDMA是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大唐移动通信设备公司的谢永斌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表示,大唐移动将全面参与ITU和3GPP的标准化工作,开展系统与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产品研制,大唐专注于开展基于TDD模式的TD-SCDMA长期演进的研究,并与相关高校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各方的通力合作将对TD-SCDMA标准的完善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并能够促进TD-SCDMA及其LTE演进版本在全球的推广。
互联网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应用的创新和扩展使得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从注重传送向注重应用转变,出现了泛在网络等新课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会上指出,我们需要在战略高度重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好技术难点和标准化等问题,争取在产业化领域形成优势。
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强化标准化工作体系的建设,才能加强高校、研究机构、运营企业和制造商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促进我国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进程,更好地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服务。
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
当前,世界电信业转型逐步深化,通信竞争的焦点已由以前的技术之争演变为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的竞争。只有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才能为中国信息业争取到话语权,为中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开辟道路。
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初期,我们直接引用国外的标准,但随着国内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些标准已经很难满足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开展相应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在会上指出,IPTV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频业务,对于运营商和制造商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但是,在视频图像编码方面,中国的制造商和运营商自2006年起就需要向国外厂商支付逐年递增的专利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IPTV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迫在眉睫。
中国信息业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周宝信在会上表示,2007年中国向国际标准组织提交的文稿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截至2007年12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各会员单位已向ITU提交文稿736篇,向3GPP提交文稿3218篇,向3GPP2提交文稿300篇。其中,仅在3GPP和3GPP2被采纳的文稿数就达1434篇。此外,我国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研究副主席的人数也由去年的6位增加到11位,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同时,2007年以我国企业为主完成了TD-SCDMAHS-DPA和HSUPA主体部分的国际标准。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对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我国在国际电信业中的竞争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信息产业是伴随着相关标准的完善而不断发展的,标准基于技术,使相关技术产业不断成熟,又促进新技术的研发。我们只有重视通信的标准化工作,加强管理,完善标准化机制,整合我国信息产业的创新力量,积极开发中国标准并将其推向世界,才能保障我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