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裴家营村的鑫兴面粉厂采访。记者印象中的面粉厂应该是到处都是“面迹斑斑”的,而这里磨面机擦拭得锃亮,车间地面、顶棚也都一尘不染。
鑫兴面粉厂负责人李强介绍,自从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来,面粉厂变化很大,不仅更加卫生了,还建立了进货和销售台账,与济南市历城区质监分局签订了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我们的加工厂正好对着大马路,专项整治以来磨面换面的人多了很多。有的是坐公交车时路过看到的,还有就是来过的村民给宣传来的。”据李强说,他的面粉厂是济南市质量技监局在当地树立起的典范,因为原来基础就不错,现在已经成为标杆了,许多其他乡镇的面粉厂都来学习过。李强腼腆地告诉记者,面粉厂今年的收入肯定会超过4万元了。
据介绍,截至11月底,济南市共有食品小作坊255家,像山东煎饼、章丘黄家特色烤肉、商河熏肉制品、面粉加工厂、地方特色肉制品,小油坊、豆腐坊等山东特色产品就占了一半以上。在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消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济南市质量技监局对辖区内食品小作坊开展整、治、管、扶等多项措施,建立示范点,扶持特色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该局建立并实施了“三员四定”(即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三进四图”(进村、进户、进企业,变化动态图、行业分布图、责任落实图)、“两书一报告”(责任书、承诺书、质量情况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发挥市、县、镇、乡政府的力量,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历城区是济南市最大的区。针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作坊)多、小、散的特点,历城区质监分局从农村食品生产领域入手,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办镇、村居委会的积极性,创新监管模式,划分监管责任,重心下移,构建了三级食品生产安全监管体系。该分局在乡镇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协调辖区内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工作,在村居委会设立信息员,负责本村内食品生产状况信息的收集、上报,并履行对本村食品企业巡查职责。通过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监管责任层层延伸落实,历城区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管网。通过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通过引导帮扶,食品产业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济南市市中区党家庄镇郑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以户为单位,逐步发展起了一批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豆腐、豆腐皮的作坊。全庄约500户人家,从事过豆腐、豆腐皮生产的家庭作坊有100余家,其中常年生产的有28家,并且都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加工户多、加工点分散,规模小、卫生环境差,质量问题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济南市质量技监局一方面争取济南市政府的支持,一方面与村干部逐家逐户上门,开展登记造册和说服教育工作。通过一家一户的宣讲国家政策和食品安全形势,一些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作坊主主动退出生产。
为指导作坊主规范生产,济南市质量技监局制定了《豆制品小作坊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针对家庭小作坊的特点,对豆腐生产场所、必备生产设备、加工原料要求、添加剂使用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目前28家作坊主已经实现单独加工间生产,院内无猪圈,厕所远离加工区等基本卫生环境要求,做到不添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原料、成品单独存放等基本质量要求。为了引导郑庄豆腐坊健康发展,历城区分局发动2004年成立的郑庄豆制品协会,组织业户联合生产、联合扩大销售,通过取证、注册商标等手段开拓超市、部队学校食堂等大客户市场,帮助农民致富。目前,郑庄村已经规划利用闲置土地建立豆腐加工小区,组织广大业户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卫生化、专业品牌化建立集中加工小区,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分工合作的合作化道路。
目前,济南市通过专项整治,扶持了煎饼、章丘黄家特色烤肉、商河熏肉制品等一批山东特色食品小作坊做大做强,除了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之外,示范店大都从小作坊的形式发展成为加工企业,已有多家企业申请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另有多家企业逐步达到取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