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兜里不揣着几张VIP“贵宾卡”,还能算是消费者吗?从大酒店、机场到家门口的点心铺、擦鞋店,老板全都追着您赠送,不接着都会感到不好意思。再说了,就像暴发户普遍酷爱“贵族”一样,谁会轻易拒绝“贵宾”的头衔呢?
贵宾卡这玩意儿最早出现于银行、酒店、商场等场所,是为那些身份尊贵或者信誉较好的客人提供贵宾级特殊服务的,按理说它应该是少数人拥有的。但是一夜之间普及大街小巷,全民皆“贵”,这让最早提出该创意的人也始料不及。诚然,“贵宾”人数最多的是年轻人。一位小伙子在网上如此调侃:一次,一个美女请他吃饭,买单时她拿出了一个巨大的钱包,立起来足有20多厘米高。钱包里面没几张钞票,其中一侧密密麻麻排着一溜卡,就像单位打卡机旁插着的打卡片。他不禁问道,都快20张了,中国没那么多银行吧?美女拿出一张卡说,“这是工商银行的。”又拿出一张卡,“这是招商银行的。”接下来,她像一个解说员一样挨个介绍——理发优惠卡,购物打折卡,KTV优惠卡,足疗卡,俱乐部贵宾卡,超市积分卡,健身卡,公交卡,电卡,有线电视续费卡,煤气卡……小伙子开玩笑说你该去卡萨布兰卡,美女却一本正经地回答她只差美国绿卡。
显而易见,贵宾卡是一种精明的促销手段,它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又能巧妙地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推销出去。就稳定客户队伍而言,这种推销就像一根结实的细绳,能将消费者这只“风筝”牢牢地攥在手心。举例而言,随着房价的飙升以及房屋吃紧,深圳一些开发商相继推出了购房“VIP”卡。凡对一些即将开盘的楼盘有购买意向的顾客,只需缴纳3万到5万元诚意金就可获取“VIP”卡一张,购房时可享受一定优惠。眼下房价一路上涨,房子供不应求,这种购房VIP卡,半年多以来已经成为人们蜂拥买房的最佳“绿卡”。显然,这是开发商便于楼盘销售的一种促销方式。
尽管名曰“贵宾卡”,可不少售卡者却是地地道道的小人。有的商家精于算计,千方百计地赚客户的便宜。而且,一旦经营陷入窘境,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逃之夭夭,将风险全部甩给不知所措的“贵宾”。通常,消费者办卡时需缴纳一笔钱,例如购买一张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的“会员卡”,以便以后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然而,具体消费时却经常遭遇尴尬。一是经营者的不确定性,如人员更换、经营场地拆迁和经营者有意停业等;二是消费者如因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的变更及身体状况等原因,导致无法继续消费,而此时想要退回却难上加难。李女士在一家健身中心办理了“贵宾卡”。可每次去健身房,都是人满为患,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可见“贵宾卡”并不“尊贵”。李女士认为,作为经营者,应当考虑到场馆、设备的容量,不应当无限量地办理“贵宾卡”。更令人不爽的是,一般的贵宾卡都印着那句“名言”:“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很清楚,这句话本身就是对“贵宾”的嘲讽。
正是处处勃发商机,满街都是贵宾。有人说贵宾卡是“鸡肋”,有人称之为“鱼饵”,有人则干脆命名为“购物陷阱”。我的手中,就攥着两张失效的“贵宾卡”,一张是洗车店的,一张是擦鞋店的,这两家店都于近日倒闭。我只好把它们当作两份“教材”,时时提醒自己:做个“贵宾”实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