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走出“第一章”怪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许多企业通过学习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些企业花了不少的力气最终的效果却并不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即盲目跟风,不管学什么理论和方法,眼睛只盯着最新的或者说最时髦的而不及其余,不加选择地对国外潮流进行追随或毫无原则地移植。

  有学者分析认为,国外最新、最流行的管理方法虽然先进,也不乏科学性和实用性,但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其实,所谓先进的管理方法,只是我们基于自身较为落后的现实对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企业通行做法的一种对比表达,于我为“先进”者,于人则可能只是“一般”,比如被我们视为先进的六西格玛,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企业管理常识。正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管理实践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把他们流行的东西拿我们这里来,不见得能够发挥作用,相反,西方看似过时的东西或许更适用,更有效。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于急于改变落后现状的中国企业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很多情况下就是一块不好下嘴的热豆腐。学先进、用先进,一不小心烫了嘴,就会把先进扔掉,开始怀疑先进,甚至恨先进。于是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在一阵风地引进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之后,发现不解决问题,很快又将其抛弃,去寻找另外的、更先进的方法,结果到头来是什么方法都没学到,什么都没有学会。

  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盲目跟风现象,除了反映了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还透露出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有人说中国人在骨子里都有一种“青天”意识,即指望通过出现一位“青天大老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生活现状,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这种“青天”意识反映到管理中,就转化成“仙丹”意识或者“偏方”意识,企业总是指望通过学习到一种独特的管理方法就能把所有问题全部解决掉,而一些所谓的管理专家或咨询公司为了迎合企业的这种心理,把西方的一些管理理论和方法过分拔高,将它们说成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如果说中国的一些企业是病多乱医,那么大量不负责任的管理推销者的存在则只能是医多乱病。

  针对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了扔、扔了学这种浮躁现象,日本质量学者曾给出这样一个相当中肯的评价:中国的质量管理老是走不出“第一章”的怪圈。在一本书中,第一章一般是概论,是“还行”、“差不多”、“就这么回事”。事实上,盲目跟风只能与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联系在一起,而“仙丹”意识也往往导致囫囵吞枣,或者因噎废食。

  就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历史阶段而言,目前他们最缺的其实还不是什么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是最根本的质量基础,这才是需要突破的最现实的瓶颈。而所谓的质量基础,就是最基本的质量意识、质量道德、质量文化、质量手段等等。打好质量基础,没有任何捷径,只有踏踏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节做起。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