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在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11月23日举行的首届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上,中国核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杨长利针对目前我国核工业发展的现状表示。
核电标准对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发展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国又该如何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标准体系?日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杨长利。
构建完善的核电标准体系才能促进核电工业发展
核电标准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建设核电站的安全,通过批量生产的核电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完善的核电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核电工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没有与其自身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相适应的核电标准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电自主化发展”,杨长利表示,“世界上有不少先进的核电技术标准,但一味采取国际上的核电技术标准,国内企业在核电建设中无论是获取资质,达到管理上的要求,还是符合相关验证手段,产品通过验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时间上也满足不了建设要求,不利于企业在核电市场的竞争。要实现我国核电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工业基础的核电标准体系”。
杨长利还指出,核电标准也是核电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核电标准吸收了先进的技术成果,其实施过程,就是先进技术的应用过程。同时,也是问题反馈、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我国已建立的核电标准,对于构建完善的核电标准体系、促进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核电标准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核电标准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但自身也具备一些良好的条件,为核电标准体系建立形成了有效的支持。
据杨长利介绍,我国的核电标准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制定了近100项国家标准和300多项行业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30万千瓦核电机组和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标准,以及一批通用的核电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厂址选择、建筑物设计建造、核电厂总体和系统设计建造等多个方面。这表明我国的核电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
“一批科研设施、在建和运行的核电站为我国的核电标准建设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国核电标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杨长利表示。据悉,我国在核工业发展过程中,建设了一大批科研设施,在以往的核电标准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核工业的发展,把旧的科研设施重新改造,还新建了不少设施。
此外,我国核电标准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有经验的人才队伍,核电企业及核电标准工作机构也在核电标准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核电发展的领军企业,中核集团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核电标准的健全和完善,促进了我国核电标准建设工作,为国内核电建设提供了保障。目前,秦山、田湾等核电机组都已经相继投入运营并安全稳定的运行,一批核电新项目也陆续开工。
但我国的核电标准体系工作目前也存在很多不足。杨长利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核电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地规划和研究,标准之间不协调,许多与核电相关的领域没有覆盖到,技术积累不够,标准工作缺乏基础科研支持,标准水平低,标准采标率也低。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核电工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核电标准体系已迫在眉睫。
如何构建完善的核电标准体系
针对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工作目前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杨长利认为,我国今后应该统筹规划、分步开展核电标准建设工作。
他表示,应统筹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的技术方案,完善我国核电标准的工作机制,以妥善解决核电体系目前存在的结构零散、相关行业、相关专业标准之间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核电标准编制相关的实验和验证工作。应重视核电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科研、工程与标准工作之间互相促进的机制,提高我国标准的适应性和技术水平。此外,还应在标准化研究机构的组织协调下,充分调动核电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总装机容量为910万千瓦。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投产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我国核电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建立完善的核电标准体系,对我国核电工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