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吉利集团与俄罗斯ROLF公司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吉利汽车整车供货合同。这是继去年华晨汽车签订向德国出口整车协议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二次大规模出口海外。有专家表示,吉利汽车此次大规模出口海外,充分说明我国汽车企业靠自主创新、携自主品牌的优势,提升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前不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集团)与俄罗斯ROLF公司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吉利汽车整车供货合同。这是继去年华晨汽车签订向德国出口整车协议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二次大规模出口海外。
自主品牌轿车出师海外
“能够签下15亿美元出口大单,充分说明了吉利集团的实力,也体现了自主品牌的优势。”吉利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王自亮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俄贸易合作中的一个项目,吴仪副总理参加了签字仪式,总共有20亿美元贸易合作,吉利集团占了15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采购的主力车型是金刚和远景,所有车辆将分5年供货给俄方,明年初将完成首批数千辆车的供货计划。吉利集团的车型在俄罗斯的销售将完全由当地的经销商负责,但此次出口的车辆总数及单价还没有最终确定。
2003年8月,首批吉利集团轿车出口海外,吉利实现了轿车出口“零的突破”。2004年,吉利集团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年吉利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出口近1.5万辆。此次15亿美元大单的签订,无疑是吉利集团进军海外市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速,但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海外市场的规模不大。吉利集团此次又是靠什么签下了15亿美元的大单?
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
王自亮介绍,吉利集团自进入汽车领域以来,面对跨国公司严密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从最简单的技术着手,从人才培养着手,从零部件体系建设着手,从标准、规范着手,先把低端市场做好,然后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同时,吉利集团在发展中逐步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了2/3产品出口的目标。
“在吉利,无论是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还是EPS的生产线,都是吉利自己设计的。目前,吉利集团自主生产的变速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自给自足,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王自亮表示,吉利集团针对国内轿车市场的实际特点,制定了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借鉴日本和韩国优秀企业的技术成果,结合中国汽车工业50多年发展经验和教训,不断实践,形成了有吉利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技术路线。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386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申请外国专利23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近千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进入2007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表现总体良好,截止10月底,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100万辆,达到103.3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汽车的大规模出海对吉利集团和我国整个汽车行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汽车企业靠自主创新、携自主品牌的优势,提升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满足内需拓展出口市场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5年平均增长26%。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陈光祖介绍,2006年世界汽车总产量为6912亿万辆,全球增长4%;我国汽车2006年的产量是720万辆,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0.5%。今年我国汽车的年产量预计达到850万辆,其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消费汽车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今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出口量将接近30万辆,但是出口并不是我国的主导。”陈光祖说,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出口还处在创业阶段,并不是太成熟,主要增长点不是出口市场,但是我国汽车行业应努力往这方面发展。吉利集团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表明我国汽车企业正在朝着全球化发展,说明我国汽车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国汽车产业水平提高的标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吉利集团,奇瑞、长城等汽车企业都已在国外设立汽车组装工厂。目前,海外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快速发展的又一只“翅膀”。王自亮表示,国家鼓励汽车行业发展“走出去”战略。多年来,吉利集团始终坚持先把国内市场做好,然后再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截止到2006年底,其在海外已经有200多个销售服务网点。
“我国汽车企业不仅要发展国内市场,也要逐渐“走出去”。“走出去”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在当地有稳定的市场,因此我国应该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到外面找市场,找合作。”陈光祖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主要以内需为主,但是不能放弃出口市场。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高度,我国汽车企业还应不断吸收先进经验,不断地改进,积累出口经验,为以后创造更多的出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