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跨国公司的采购经理指出,很多中国企业有好产品,但总是固守一些“老习惯”,不愿意主动适应全球采购规律,最终放弃了与国际规则对接的机会,错失全球采购机遇。要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真正与其对接,供应商必须走出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以为提供公司资料就会泄密。跨国公司考察供应商时,往往会要求对方提供各项财务报表、生产流程管理资料等,以便对其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在以后的合作中能够满足全球采购的高要求。
误区二:以为有了质量认证证书就拿到了国际市场通行证。美国克瑞集团公司中国采购中心总监管晓飞说,很多中国企业拿到质量认证证书后,就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能够提供令跨国公司满意的产品。事实上,许多企业提供的产品样品的确质量很好,在之后大批量供货时却总有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跨国公司肯定不敢与这样的供应商合作。
误区三:不愿意接受管理改造。国内一些企业经历了艰难的前期考察后,终于被跨国公司初步确定为合作对象,然而,当跨国公司提出要对其管理进行全面改造时,许多企业就觉得太麻烦而放弃了。
误区四:为获取信任,多说“没问题”。
误区五:产品有质量问题可在下次补偿。如果交到国外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采购商将遭受运费、仓储和关税等巨大损失,甚至造成其生产线中断,这不是补货所能弥补的。因此,国内企业必须从根本上重视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