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而美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齐聚芳菲苑,出席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深入分析当今世界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共同探索保障食品安全的新理念、新举措。
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起的此次论坛,表明了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鲜明态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建立起一整套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中国已有相当一部分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中国建立了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同时,中国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和部门食品检验机构为主体,市、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了出口食品监管体系。今年以来,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特别行动。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它需要各国政府通过合作、沟通,共同来面对和解决。加强国际磋商和合作才是解决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论坛上最主流的声音。与会代表们普遍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食品贸易的不断扩大,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国际化。发达国家应与发展中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加强国际合作。论坛上,各国代表围绕“加强交流合作,确保食品安全”的主题,纷纷介绍了各自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体系,分享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和管理经验。
法国国家食品总局局长布尼加尔在论坛上介绍了法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法国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产业链的监控,拥有覆盖全国的监控网络和100个流行病毒的专项监控网络。
“我们必须采取一种主动式的长期策略,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通过有效使用法律框架内的各种资源来应对这种挑战。”据爱尔兰卫生与儿童事务部加拉尔国务部长介绍,爱尔兰是首批对食品安全体制进行调整并采用现代化方法管理的欧盟成员国之一。爱尔兰政府认识到对食品标签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过去两年里,共有四部欧盟标签法规被引入爱尔兰国家法规中。
欧盟驻泰国使团丹伯瑟公使介绍了欧洲的《食品饮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建立一个食源性风险信息在食品安全管理者之间快速流通的网络,非常必要。” 丹伯瑟公使说,自1979年创建以来,经过多年实践证明,RASFF的有效性在传播关键信息、降低食品安全危机影响方面得到了证明。目前,他们正在协助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等多个第三国建立快速预警系统。
据介绍,近些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就全球共同面临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国家质检总局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其成员国等在消费品安全领域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日本、韩国、蒙古、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欧盟及其多个成员国建立了食品安全合作机制。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参加的国际食品安全会议和双边技术会谈达2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