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告诉笔者,培训班对报考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收费是850元,人力资源管理师是2300元。“工作人员说这钱包括了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费、鉴定考核费、论文答辩费、证书费等费用。”
全国政协委员王翔认为,由于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主办单位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使一些考试已形成巨大的利益“黑洞”。
某些部属事业单位靠培训发证生存
2005年,因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和考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满,北京市旅游人才服务中心导游张苏浩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于下属部门监管不力”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推出七项职业资格准入考试。因对其中的心理咨询师很感兴趣,张苏浩四处寻找培训学校。
最终,张苏浩选择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是北京市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1999年8月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当时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得特别好,说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属唯一专门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国家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培训鉴定机构。我就是冲着这点官方背景,才报名的。”
自2003年年初,张苏浩开始参加培训学校举办的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班培训,利用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上课。在培训过程中,张苏浩和同学们发现,师资与承诺师资并不完全相符。“有的专家各地赶场实在太累了,事先定好了要来给我们上课都上不了,只好临时让别的老师替课。替他上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事先连教材都没看过。”
学校收费也让张苏浩和同学们难以接受。“结束课程时,学校要求我们必须把事先没有说要交的1600元实习费交上,才能参加2003年11月9日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否则就不给准考证。”张苏浩说,包括50元报名费、4880元学费、680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费、380元职业培训合格证考试费和1600元见习费,每个学员一共被收取费用7590元。
“大家最不满意的是,考试方案一直在变,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变成那个了,特别随意。”张苏浩回忆,最后进行职业资格考试的时候,在考试时间和考核方式上与学校原先讲过的完全不一样,全班70多个人只有20多个过关。
张苏浩告诉笔者,目前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班出来的学员真正在做心理咨询的只有两三个人。“通过培训,可以说具有了一些心理咨询的知识,但我觉得还远远达不到执业的程度。”
“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挂着政府部门牌子的学校运作得如此不规范?为什么应体现社会公益性的职业技能鉴定还收取如此高昂的考试费用?”张苏浩说。
“心理咨询领域社会需求很大,有利可图,所以好多系统都想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告诉笔者,“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很多机构办培训班时打着各部委的旗号,而这些机构本身就是部委外围的组织,比如下属事业单位。这些机构与部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社会团体性质的行业协会背后,也往往有着官方的影子。”
据调查,在很多职业资格认证的运作中,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通常负责制定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政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拟定、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和职业培训的开展等具体实施工作,往往由部门的直属单位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这些直属事业单位又各自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入市场,开展所谓的“定点培训”。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带有“官方”背景的二级事业单位,依靠发证机关的行政权力,靠培训发证生存,不管培训质量好坏都“旱涝保收”,形成垄断,已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