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李晓西:构建生态质量管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传统的“质量”多指产品质量,换言之,质量载体是微观的具体的一种物质;进一步,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质量。

  而在新形势下,质量不仅包括企业产品质量,还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即从宏观角度考虑的质量;同时还包括微观质量,即宏观与微观主体共同承载“质量”这一理念。

  因此,要构建生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部门不仅要对传统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还应把标准化工作与质管工作结合起来;企业也要以卓越质量目标统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要重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还要重视结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之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生态性。

  传统的质量理念多局限在工业领域内。新形势下,质量理念不仅涵盖了工业领域,还拓展到各类行业。

  在一般情况下,质量问题影响的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企业或个人。但在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种种困扰的今天,质量问题直接关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乎当代和后代人的福祉;质量问题影响的不仅是个体,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质量问题,会使我们对质量问题有更深的理解,也必将促进质量理念的拓展和提升。

  人物素描 李晓西,经济学专家,最早提出市场化改革思路的中国学者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对外开放研究。1988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1993年调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任副局级巡视员、副司长、司长。199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研究员,1996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01年调北京师范大学,任该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经济“怪圈”之谜——对经济改革的哲学分析》等,另有论文百余篇。曾围绕市场化改革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在理论界产生较大影响,被学术界公认为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之一。在农产品价格改革、通货膨胀理论、引进外资、金融改革等方面,也有独树一帜的见解。

作者:王惜纯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