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建筑节能认证亟待制定认证实施规则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目前,在我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的房屋中,95%的房屋属于高耗能建筑,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采暖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换句话说,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了,实在令人震惊。

现状:建筑能耗继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期,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的15年,即到2020年,我国还将建成约300亿平方米的房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能耗的总量在社会总耗能中所占比例为35%,也就是说,建筑消耗了1/3多的能源。对我国而言,恐怕还要高于这个比例。另外,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空调等电器用品的使用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增长。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忧心忡忡地指出,早在1996年,我国就制定了新建建筑必须实行节能50%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但迄今为止达到此目标的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10%。

  面对此种现状,有关专家希望通过建筑节能认证制度的实施,推进相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贯彻和执行。从这一个角度看,建筑节能无疑为建筑节能认证带来了发展机遇。

困难:标准和效益评价成为瓶颈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已由寒冷地区推行到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区,由房屋建筑的新建、改建、扩建推行到既有建筑的改造,由单一的居住建筑向公共建筑领域推进,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与迅速发展的房屋建筑市场相比仍显滞后。

  比如,针对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有关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问题的关键是,就目前发布的多个标准而言,真正能够作为认证使用的标准比较少。又如,有些标准仅仅提供了建筑节能的限值,并没有提供建筑节能的评价方法或手段,而认证恰恰是一种程序化的技术评价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评价方法的不规范无疑会影响认证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提及建筑节能,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技术革新和高科技成果,业内专家称,目前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综合利用,通过有机整合,使其发挥最优节能效益。

  专家解释,我国很早就重视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产品开发,有些产品领域还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在关注节能产品最终能否实现预期的节能效果方面却研究不够。就建筑节能一个系统而言,节能产品、技术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运用得当才是有效的。 建筑节能自身的难题尚且如此,那么开展建筑节能认证的难度不言而喻。

方案:制定落实认证实施规则

  建筑节能认证属于认证新领域,有关专家认为,制定建筑节能认证规则须考虑3个方面的内容:

  借鉴一些节能成果 ,提高认证规则的技术含量。如:2005年3月22日落成的清华大学节能楼,是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该示范楼选用了近10种不同的外围护结构,基本可实现冬季零采暖能耗,建筑耗冷耗热量仅为常规建筑的10%。

  建设部有关专家认为,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的建成,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节能建筑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市场的推广和利用。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系统,其节能效果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建筑本身抵抗外部环境耗能的能力,二是建筑内部结构运行效率。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况来看,后者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建筑节能认证必须对建筑手法作出评价,评价是否具备抵抗外部环境耗能的能力;另外,还须对建筑内部的运行效率作出评价,评价其系统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效用是否达到了最优。这一点最为关键。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公寓楼安装了全套的新节能设备,但能耗还是居高不下,经过专家组检查发现,问题在于两套设备之间连接处的阀门口径过小,不能有效实现内外系统的能量传输,导致运行效率比较低,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节能效果。

  专家称,在建筑节能方面,这样的例子相当多。所以,真正让节能系统高效运转,还必须重视节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以确保运行效率。对此,建筑节能认证规则必须规定详细的效率评价方式和方法。

作者:刘见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