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是谁把我们变成了惊弓之鸟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从4月17日开始,我国媒体为“国外研究发现部分牙膏、洗手液、洗面奶等抗菌清洁用品因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可能致癌”的消息炸开了锅,处于“三氯生事件”漩涡中心的高露洁“信任度降至冰点”,许多消费者表示暂时将不再使用其产品。各媒体纷纷展开调查,以最快的速度曝光还有哪家企业的相关产品也使用了三氯生,这些企业的名单也以最快的速度被竞相转载。一时间,三氯生被千夫所指。

  消息最初来源于4月15日英国伦敦的《标准晚报》。然而19日,消息的“正主”、取得这一“发现”的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助理教授彼得·威克斯兰在弗吉尼亚一家地方报纸《洛诺克时报》上澄清说,他没有说过抗菌化学物质三氯生有潜在的健康危险,会必然导致癌症,人们现在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他说,他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水处理工厂的化学反应,并对家庭每天使用的含三氯生的产品有产生三氯甲烷(致癌物哥罗芳)的潜在可能发出警告,但研究者并不确定每次都会发生这样的化学反应,而三氯甲烷能否被人吸入或通过皮肤渗入也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他表示,媒体的报道太急于做出推论了,对他的报告所提出的潜在健康危险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之下事实越来越片面,结论也越来越可怕。

  为什么这样一个“不科学的故事版本”,在我国却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是谁把我们变成了惊弓之鸟,一听到“致癌”、“有毒”就没头没脑地扑腾惊叫?

  这枚曾经戳伤了我们的“毒箭”,就是苏丹红辣椒面、旧皮鞋“人造牛奶”、硫磺金针菇等等真正的、无处不在的假冒伪劣产品,它们扰乱了市场,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不法企业千奇百怪的造假手段,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使公众习惯于怀疑一切,不相信专家,甚至不相信政府。尽管这个“不科学的故事版本”刚一传到我国,就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按照目前的资料分析,牙膏中的三氯生含量小,它和氯化过的水产生的哥罗芳含量也应该很小,极低剂量地接触这种物质,对人身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马上就有人公开指责“无害说”背后有商业利益,指责专家不具备职业良知应该汗颜。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个规律:一旦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和大众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相关标准?为什么没有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然而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指出的,这种看起来天然正义的质问其实是很不合理、不具有操作性的。

  1996年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800多种添加剂。在这之外禁止添加的又何止千千万万?仅以苏丹红为例,如今类似苏丹红的化工染料还有至少上千种,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随时还会有新的化工染料被合成。谁也无法预测不法企业会在食品中添加哪些禁止添加的物质,从而事先制定出检测标准,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无此先例。“正如先有了病毒,才开始研制抗病毒的药物,只有发现了苏丹红才可能制定检测苏丹红的标准。而且标准的制定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试验和比对过程,以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

  那么,为什么不法企业就那么层出不穷、丧心病狂、肆无忌惮呢?归根结底,是处罚不够严厉,违法违规的成本太小。记者了解到,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企业一旦出现违法行为,政府不但要没收其相关产品,还要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巨额罚款。在这样的处罚之下,企业主往往元气大伤,加之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很难东山再起。“在我国,从以往的经验看,不法企业即使违法违规被查处,也不至于倾家荡产,即使今天被取缔了,明天他注册一个新厂名又活过来了。”业内人士说。

作者:刘菊花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