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二甘醇”事件使得牙膏品牌在一段时间里饱受质疑。虽然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都已认定含二甘醇的牙膏无毒,事件的主因在于中国的产品标准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并没能让牙膏生产企业如释重负。
“国际贸易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遗憾的是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像一个完全不会水的人,突然被推入大海,但我们必须在溺水之前学会游泳。”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的姜宜凡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说。
当天,华都饭店多功能厅的150多个坐位上都清楚地标注着参会代表的名称,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几次被邀参加该行业理事会的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不禁感叹:牙膏行业的凝聚力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个汇聚了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牙膏品牌生产厂家的会议上,直面国内外标准差异、推进标准法规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
牙膏行业究竟有没有国家标准
许多在中国被认为质量合格甚至良好的产品,在国外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格产品,原因是中国的产品标准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或许会让牙膏生产企业有那么一点委屈。
但让他们更为震惊的是,由于以前没有重视宣传和知识普及,消费者对于中国牙膏发展的历程和行业管理缺乏基础性的认识。某些行业内的人士也对此存在一些误解。
“二甘醇”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说,中国目前关于牙膏生产的标准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行业标准,并且还是许多年前制定的。
此言被诸多媒体广泛转载,一时间,“中国牙膏行业缺乏管理,缺乏安全标准”的议论铺天盖地,让牙膏行业很受伤。
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群对记者说,早在1956年,在老一辈牙膏专家的建议下,我国成立了“全国牙膏行业技术交流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搭建起了行业技术人员交流的平台。多年来,协作组坚持组织企业修订标准、推广新原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交流。1956年在地方工业部指导下,协作组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牙膏暂行标准,并以地方工业部的名义颁布。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制定了轻工部部颁标准。1960年和1981年,协作组又两次负责对部颁牙膏标准进行了修订。
1982年协作组开始积极筹划新的行业管理模式,1984年经原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了中国牙膏工业协会,这是当时轻工部较早的行业协会,2004年底,协会更名为“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
实际上,在部颁标准的基础上,国家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第一个牙膏国家标准(GB8372-87),之后协会进行过三次修订,标准中制定了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以及检测方法,还有包装标识和存储要求等内容。此外,在协会的努力下,牙膏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快并初步完善,最近一年来上报了5个行业修订标准和一个国家级牙膏修订标准。
“牙膏国标是全国首批产品标准之一,而且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修订,此外,行业还建立了很多原料标准,这是全行业的骄傲。”姜宜凡补充说。
二甘醇事件发生后,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在短时间内起草包括二甘醇在内的综合原料安全性标准。在大家的努力下,《牙膏用原料规范》前后共修改了11稿,最终通过了国标委组织的审定会。
牙膏行业一直是由国家严格管理的行业
我国牙膏工业自解放以来,一直由国家轻工部门实施着严格的管理。上世纪末,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国家轻工政府部门撤销改为轻工联合会,此后的行业行政管理便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部门负责,轻工联合会具体组织协调,其中质量安全工作具体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管理。期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对行业的管理已逐步改为客观上的产业政策和质量监督管理,其它一些具体的工作则由行业协会负责,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事实上,几十年来,行业组织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也确实做了大量的自我管理工作。如本世纪初,行业即制定和实施了行业管理规范,2006年开始,又积极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对行业实施了生产许可管理。 截至目前,行业内已有24个企业通过了审核检查,占规模以上牙膏生产企业的70%,16个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
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扎实进行,有效地促进了行业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的提升发展。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近亿元,对原生产车间进行了大的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厂房已经开始建设的情况下,仍然投入数百万元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联合利华、宝洁、高露洁等几个外资企业,都主动进行严格的自我审查;田七、立白、纳爱斯、隆力奇、拉芳等一批民营企业都改建或新建了牙膏生产厂房或专门车间。一大批小作坊式的落后牙膏生产企业已主动或被迫关闭停产。
牙膏标准已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
这一届理事会上,标准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我国的牙膏标准已基本完善并自成体系。从牙膏生产原料到产品质量、包装和标识都有标准可依。但与国际相关标准比较,仍存在着一些差异。“中国的牙膏标准重视垂直标准而忽视扁平标准;行业针对单独原料的标准很多,但是没有针对所有原料的综合标准。比如,我国仅仅关于各种食品的标准就有四五万个,光肉松的各级标准就有6个,很多标准不为人知道。但是反观香港的食品标准,却只有几页纸。”姜宜凡的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的确,垂直标准多使得标准不便于查找和使用,维护和更新的成本也很高,而这也是全国各个行业的普遍问题。事实上,国际上目前一般也很少建立垂直标准。另外,垂直标准还存在一个覆盖面过窄的问题,对消费者和行业的保护作用不大。
在欧美日三大主要的个人护理品法规体系中,产品安全都作为基本原则在条文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我国目前许多产品标准中安全方面的强制性要求过于重视质量指标而忽视安全指标也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诚恳地意识到差异,才能真正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集体的反思与交流让在坐的各位企业家清晰地意识到从现行标准中往前突破的切入点,这显然也是中国牙膏行业的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