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摒弃应试式质量观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应试教育之所以广受诟病,是因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最初目的被弃置,而考试这种教育手段却越俎代庖成为目的,其极端的恶果是,受教育者逐渐形成一种“应试人格”,这种人格没有探求真理的动力,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却擅长模仿、抄袭、剽窃,以应付甚至作弊的方式对待工作,而且缺少责任意识,千方百计从社会责任和义务中逃脱。

  “中国制造”如今面临的一些发展难题,既与应试教育有着直接的逻辑关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现实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应试教育机制生产的“人才产品”相似,一些企业一味抄袭、模仿和拼贴的市场行为,暴露出这些企业存在严重的应试式质量观,而这正是这些企业产品无法超越廉价怪圈的一个主要原因。

  应试式质量观使一些企业忽视在制造工艺、研发、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能力培养,而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尽可能地压低生产成本,不注重产品的可靠性,让产品质量行走在“及格”的钢丝上。有这样一个例子,今年6月份,国内某汽车生产企业的一款轿车未能通过德国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的碰撞测试,对于这样的结果,该企业表示,按照ADAC的碰撞要求,如果增加预警安全带系统和具有未系安全带提示功能就可以加分,再通过加强车身结构增加正面碰撞成绩和加装侧安全气帘改善侧面碰撞成绩,肯定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测试。由此可见,这家企业对于碰撞测试的态度更多地认为测试是其通向市场的一个障碍,而不是把测试看作提升品质的过程,这是应试式质量观的典型表现。

  应试式质量观左右下的企业一旦面临市场竞争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几乎成了其唯一的选择,于是偷工减料,甚至违规使用替代原料的事情时常发生,质量隐患在所难免。比如一些牙膏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冒险用二甘醇替代甘油作为原料。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内部质量管理成本,很少愿意花费财力物力培养管理人才,甚至连工人的技能培训都不愿投入。没有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内部质量管理又不严,企业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保证。

  应试教育制造了“快速成才”的假象,应试式质量观同样制造了“快速致富”的幻觉。许多企业依靠数量和低价实现了扩张,但这种“发展”只是在既有的市场蛋糕中扩大自己的份额,而不是把市场的整个蛋糕做大,他们经常通过短期的策略来扩大自己的利润率,而这些花招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长期的发展。同时,这种情况会给其他企业造成一种紧迫感,这个感觉就是在机遇之窗关闭之前,或者说在蛋糕被分完之前,大家必须加紧赚钱,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在质量上走“捷径”,以至于许多企业主的目光短浅到无法看到下一张订单。

  改变应试式质量观,以及由此导致的短期博弈状况,已经非常迫切。一方面,为了提高产品品质,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并以此为保证逐渐打破企业低成本竞争与企业能力不足之间的恶性循环,促进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自律,将质量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行业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并逐步提升品质和研发能力。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