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省长林树森要求该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要通过小作坊生产经营者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和生产条件改造,引导小作坊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优势。林树森说,贵阳市对米粉的专项整治成果,就是让小作坊在整治中规范和发展的典型例子。
林树森指出,贵州小作坊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和边远山区,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环境差、生产条件简陋、无出厂检验手段,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省情决定了贵州食品小作坊监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直坚持按照既要严格监管、保证安全,又要引导规范、方便群众的工作思路,对小作坊监管进行了积极探索。
据悉,米粉是贵阳市人民群众日常食用量大、曾经反映较为强烈的食品之一。按照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小作坊专项整治的统一部署,2006年,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全市米粉加工小作坊进行巡查、调研,并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当时,贵阳全市96家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大部分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没有基本的质量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漠。在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督促整改和指导帮扶下,大部分小作坊进行了生产条件改造并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程度提高。按照统一标准考核评价后,有80家小作坊通过验收,该局要求未通过的继续整改,同时对问题严重的报当地政府予以取缔。
目前,整治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该市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中部分小作坊通过整合,新建厂房,实现小作坊向生产企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