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具加施3C标志的最后期限已过两个月
按照国家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童车、电动玩具等6大类儿童玩具未加施3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简称,标志见下图)标志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9月1日则是加施3C标志过渡期的最后期限。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没有3C标志的儿童玩具仍然出现在一些超市、母婴连锁店的货架上;与此同时,很多家长,甚至连母婴店的售货员还不知3C标志为何物……
商场:
无3C标志玩具到处可见
“我经常在连锁母婴店给儿子买玩具,之前也不关注3C认证标志问题,可最近发生的这件事想起来挺后怕。”家住西三旗金榜园小区的周女士告诉记者,10月份她在一家知名连锁母婴用品专卖店给儿子买了一件“小熊摇铃”玩具,可就在前几天傍晚,玩具破裂,两岁的儿子将撒落的塑料球塞进嘴里,险些误吞。
记者在周女士家看到了这件惹祸的“小熊三件套摇铃”玩具,在产品本身及其包装上都没有任何“3C”认证标志。记者随后走访了周女士购买玩具的那家母婴用品连锁店的几家分店,发现未经认证的玩具仍在公开销售,“怎么这些塑胶玩具和电动玩具都没有3C认证标志?”记者询问店内售货员,售货员却反问道:“什么是3C标志?”面对几种没有3C标志的童车,另外一个售货员表示,“没有3C标志,质量也没问题!”
记者在天意市场以及几家超市走访时,也看到了很多没有3C认证标志或冒用3C标志的儿童玩具在销售。有的玩具包装虽然有3C标志,但伪冒手法让人啼笑皆非,“CCCS”标志竟被改成了“CCC3”。
家长:
玩具惹祸竟然怪自己
消费者对儿童玩具3C认证的意识也明显缺失。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购买儿童玩具更看重性价比,觉得价格合适而且好看就买。“我顶多就是再看看包装是否完整,玩具是否有坏损,从来不看有没有3C认证标志。”有家长如此告诉记者。
而记者分别在朝阳定福庄小区、回龙观社区和天通苑社区,对近百名中等收入家庭年轻父母调查发现,面对玩具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七成家长第一反应不是维权,而是自责,认为“是家长失职,没有看护好孩子”。
姜女士说:“我在正规专卖店买玩具,就觉得应该是合格的经过认证的产品。所以玩具出了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没看护好孩子。”
管理部门:
有无3C认证可上网查询
针对目前市场上无3C认证标志儿童玩具“禁而不止”的问题,记者分别致电国家认监委、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得到的答复均是,“目前所有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六大类儿童玩具,均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据透露,由于原则上是质监局管企业,工商局管市场,两个部门需协同处理,所以目前对于儿童玩具3C认证的管理就相对不完善。
“消费者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上网查询要购买的产品是否取得了认证。”市质量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只要登录国家认监委或市质监局等相关网站,在“认证查询”中输入制造商名称、产品名称等信息,该产品是否具有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就一目了然。
业内人士:
中小零售商重价廉不重物美
“包括儿童玩具在内的母婴消费属于专业性消费,不可能让每位消费者都具备专业知识,作为销售商,应该杜绝销售未经3C认证的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去鉴别。”幸福贝贝首席健康官吕建国向记者透露,目前北京小规模的母婴用品零售点多达500多家,为了生存,价格成为竞争的重要砝码。“没有3C认证的产品相对成本就低,中小零售商更看重的是价廉而不是物美,因此很难避免他们销售无认证产品。”
吕建国认为,目前国内的儿童玩具市场亟须向规模化经营发展,从而直接和生产商对话,减少中间利益环节,实现规模化利润,从而真正做到“物美价廉”,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