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医药制造标准成软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本报讯 由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10月26日日在宁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教授指出,中药标准化还不够,国内首先要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否则中药很难走出国门。

  李连达教授指出,中医药推进现代化将近十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主要是缺乏标准。现在中医药标准化已经到了非扭转不可的程度。李连达院士举例说,复方丹参制剂,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复方,有片剂、胶囊、滴丸等8个剂型,全国有707家药厂生产,在使用的原料、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市场流通、临床用药等方面几乎都不相同。尽管都叫复方丹参,内容有很大差别,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可以相差20倍。临床大夫开同样的药,效果却完全不同。甚至同一种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药品,有效产品的含量也会相差几十倍。我们整天讲要走向现代化,要走向国际,而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可能走出去,我们也不敢让它走出去。

  李连达院士指出,中医药标准化应该是每个环节都要有标准,也就是全程质量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和优良。还以丹参为例,我们国家的丹参有几十个品种,有的地区丹参素含量很高,而有的地区基本不含有这个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完全不同。再加上初步加工、储存条件等所有因素,都可以使原料起伏波动非常大,相差几十倍。如果原料质量就不稳定,用其加工制造的成品制剂也不能保证。所以第一个环节就要控制原料。再有就是有毒有害成分的质量控制。现在有些药材的法定标准还没有,包括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细菌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应该建立法定标准。这样从有效和有毒两个方面保证原料药物质量符合要求。辅料的标准化过去也不太重视。曾经有一些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甚至致人死亡,追踪是因为辅料出现问题。用的是化工原料。不是药用辅料。今后对药用辅料也要标准化。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去年6月下令停止生产使用鱼腥草注射剂。

  李连达院士指出,有的企业用内部标准代替国家标准,质量标准混乱不统一等于没有标准。中医界常说一句话,这个药男女老少皆宜,这也是不科学的,今后在使用对象上要有严格限定及注意事项,有些药物用于一般人群是安全的,但用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就可能出问题。

  李连达院士还提出中医药要讲“现代话”,因为中医药的理论、名词术语是3000年前的语言,是古文。古代语言让西方人很难理解,翻译很难,就是中国的一般老百姓甚至西医专家,也很难理解古代语言。不能理解的东西你一定要他去用是不可能的。

作者:佚名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