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美国、欧盟和日本要求中国就拒绝向外国竞争者开放市场一事作出答复。
世界三大经济体的代表宣称,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回应表示不满意。
美国指责中国操控用于钢铁、化工产品、飞机和汽车生产的原材料的价格,使中国生产商比其美国竞争对手更具竞争力;日本对中国针对胶卷(camera film)的税率和钢铁生产中所实施的焦炭出口措施表示不满;欧盟则对中国政府限制外国制造的化工产品、化妆品、医药产品和其他产品的的进口措施表示质疑。
欧盟在书面文件中表示,对中国目前的许多限制政策表示关注,并对此不满。
世贸组织审查会议上提交的文件和进行的讨论并不构成正式的法律诉讼,但通常暗示世贸组织成员间的不满加剧,时常成为未来贸易争端的先兆。
6年前,中国入世时承诺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快农业、制造业和服务市场的一体化,并接受了年度复审的制度。
美国、欧盟和日本认为,中国就其所提问题的答复有限,并对复审能否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适当方式提出质疑。
在9月初向世贸组织提交的文件中,美国认为,作为世界上许多工业品的最大生产商,中国通过限制原材料出口提高海外企业的成本。同时,出口限制还导致中国市场上商品的供大于求,使制陶业、半导体集成电路、光纤和其他产品的生产商的成本过低,导致美国企业必须支付比中国企业更多的费用,以采购焦炭、锌、锡、稀土、半导体材料(如锑和硅)和用于采矿业的钨、氟石、碳酸镁、滑石等。
2007年9月24日,美国拒绝了世贸组织就此进行讨论而非提起正式诉讼的建议。美国贸易代表发言人诺顿表示,美国已将上述关注提交世贸组织,并将作为对中国贸易政策审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