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农贸市场出售的鲜肉中,很多都打着“排酸肉”的牌子。这种肉虽然比普通的鲜肉贵,但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欢迎。到底什么叫排酸肉,它对人体健康究竟有什么好处?
从严格意义上讲,排酸肉应该叫冷却肉。它指的是在冷却条件下完成肉的排酸过程。我们平时所吃的鲜肉,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变质。但如果在牲畜被屠宰后及时进行冷却处理,使肉的温度在24小时内降到0℃~4℃,并在以后的一系列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就能够抑制肉中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肉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容易咀嚼和消化,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也高,口感更好,这就叫肉的排酸过程。
经过排酸的肉,增加了鲜味和营养,所以,排酸肉好熟易烂、口感细腻。它的售价之所以比普通肉高20%~30%,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多道严格工序。
从卫生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排酸肉是鲜肉在加工过程中一种最好的处理方法。目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鲜肉市场中,几乎100%都是排酸肉。由于排酸肉对肉的加工工艺要求很高,必须是在屠宰后及时冷却排酸,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也均在低温控制中进行,因此在这些步骤中,只要有一个达不到,就不能叫真正的排酸肉。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不合格的排酸肉,只完成了冷却过程中的某几个步骤,我们要学会鉴别。
合格与不合格的排酸肉,单从外表上很难区分,两者在颜色、气味、弹性上有细微差别,只有做成菜后才能明显感觉到不同:合格的排酸肉更嫩,烧菜的时候不用裹蛋液和淀粉,熬出来的汤更清亮醇香。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肉,除了排酸肉以外,还有热鲜肉和冷冻肉。热鲜肉是指畜禽在屠宰加工后,经卫生检验合格的肉。通常为凌晨宰杀,清早上市,不经过任何降温处理。在从加工到零售的过程中,热鲜肉不但要受到空气、苍蝇、运输车和包装等多方面污染,而且这个过程肉温较高,细菌最容易大量繁殖。
冷冻肉是指宰杀后的畜禽肉,经预冷后,在零下18℃以下速冻,使深层温度达零下6℃以下的肉。冷冻肉虽然细菌较少,吃着比较安全,但在食用前需要解冻,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这两种肉都不如排酸肉对健康更有利。
如何鉴别“注水肉”
“注水鲜猪肉”是未执行《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要求的宰前3小时禁水规定或在生猪宰前、宰后被人为灌注水而使肉体水分增加的猪肉。注水鲜猪肉切割时刀口断面湿润,甚至有水渗出,放肉的台案面有积水或积水痕迹。“注水肉”与正常鲜猪肉的区别如下:
正常鲜猪肉 | 注水鲜猪肉 | |
色泽 | 肌肉色泽鲜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或粉白 | 肌肉色泽浅淡,具有渗水光泽,肌纤维肿胀,切面可见血水渗出 |
弹性 | 指压后的凹陷能立即恢复 | 指压后的凹陷恢复缓慢,压时能见液体从切面流出 |
黏度 | 外观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 | 外观湿润,并有血水渗出 |
气味 | 具有正常鲜猪肉的气味 | 较正常鲜猪肉味淡或带有血腥味 |
煮后肉汤 | 煮后肉汤澄清,脂滴均匀团聚表面,具有香味 | 煮后肉汤混浊,脂滴不匀,缺少香味,有的上浮血沫,有血腥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