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召回风波"敲响警钟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刚获平息的“玩具召回风波”虽然最终归还了“中国制造”的清白,但也为中国玩具企业敲响了警钟。为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强化对玩具出口检验监管,进一步提高我玩具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10月11日,商务部外贸司、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在广东东莞和深圳联合举办了为期2天共2期的“2007年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管理培训”。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培训班”上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玩具业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时机,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2006年,我国玩具行业总产值约1500亿元,占世界总产量70%左右。我国玩具已形成了从设计、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玩具制造中心。据国外统计,中国玩具在美、欧、日进口份额中占比均超过85%,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但也不得不正视我国玩具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玩具质量安全尚存隐患。近年来,美欧等主要玩具进口国,相继出台玩具安全新标准,提高玩具准入门槛。受此影响,我玩具在国外被召回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的几起玩具铅超标事件,暴露出我玩具生产企业在油漆等原材料采购及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

  其次,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缺乏话语权。2006年,我国玩具出口企业超过1万家,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其中,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为111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超过100万美元的987家,不到总数的10%,其余90%以上的企业年出口额少于100万美元,行业小而散。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玩具制造业仍处在相对低端的位置。

  再次,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绝大多数厂商从事贴牌生产,按照国外经销商订单安排生产,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并无签订正式合同的情况大量存在,一旦发生质量安全纠纷,难以确定各环节管理责任。

  最后,缺乏自主品牌、自主设计能力薄弱,仍是中国玩具制造的最大软肋。

  对此,商务部外贸司和质检总局检验司有关负责人提示玩具出口企业:当前,一是要提高出口玩具质量安全意识,强化从原料、设计和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二是要严格按照输入国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生产;三是要根据自身加工能力合理安排生产,在即将开幕的广交会上量力而行,谨慎接单;四是要树立品牌意识,争创自主品牌,开发高端产品;五是签订合同时要明确质量责任条款,注意防范经营风险。

  培训期间,商务部有关人士还透露,为期4个月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对玩具生产企业进行了清查,已暂停300多家生产企业的玩具出口许可证。

  据记者了解,这次培训邀请了国家认监委、商务部、广东和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有关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美泰公司相关专家,分别就我国玩具出口质量许可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玩具出口检验政策法规、欧洲市场玩具质量安全要求、企业如何应对玩具铅超标和小零件设计缺陷问题、美国市场玩具产品法规及标准等专题进行了讲解。参加培训人员逾1000人,大大超过了原计划培训人数。

作者:裴玥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